山原 作品

第498章 斧神追遼商

    說到沖天臘神的死,起因很簡單。

    雄州是宋朝邊關麼,不就是鏖戰白溝驛導致的。

    這一場慘烈鏖戰,恰恰是因為元度、元斤子、管英戧、元避禍四俠,堵截了遼國三鉅商。按說,宋朝四大俠對付遼國三商,根本不是問題。

    問題是什麼?還是孫子的那句話: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元避禍等四兄弟,知己而不知彼,導致了元避禍這個宋遼第一猛的陣亡。

    當時,遼國的涿州和宋國的雄州以巨馬河為界。巨馬河以北是遼國涿州,南邊就是宋朝雄州。宋遼對峙於巨馬河的大將,是楊延昭和宋長談。

    這個宋長談,就是遼國三鉅商之一宋岸談之弟。宋岸談的大號乃薰香無常,宋長談的大號卻是“捉鬼無常”。今年的薰香無常宋岸談是六十整,弟弟捉鬼無常宋長談是五十二歲。楊延昭呢?五十六歲。

    他們的歲數和閱歷旗鼓相當,武學誰也不比誰差。關鍵是宋遼兩國大戰期間,白溝驛這一帶邊境,沿著巨馬河南北兩岸,宋遼軍隊星羅棋佈。

    北岸是遼國,每五里一帳,有一個哨卡。每個哨卡都有騎兵一哨,是五十騎。小小一個哨尉,其軍帳宛如宋軍元帥軍帳。為什麼會這樣?

    按遼朝兵制,一哨是五十騎。十哨為一隊,五百騎。十隊為一道,五千騎。十道為一面,五萬騎。而保障這些騎兵的,每名騎兵有兩名隨從,一個負責打穀草,一個負責守營鋪。哨下有伍有火,五騎為伍,十騎為火。

    還有不可預料的是,每一個騎兵,規定是兩人隨從,但是,一個正軍和兩個隨從,都有家小,全都在一起隨同征戰。這麼一算,一個正軍的身後,到底是多少人?誰能給個準確數據呢?

    因此,真的幹起仗來,兩名隨從絕不會袖手旁觀。正軍加上兩名隨從,都在軍事編制,是三個人。他們的妻兒老小也不會等死。那麼,遼兵五十騎,最少有一百五十人參戰。多者二至三百人。

    所以,探馬來報,如果說遼兵一千殺來,你派遣一千軍隊去迎戰,必然會大敗虧輸。宋史萬千戰役,一千對一千全勝的記錄,只有楊延昭一人。

    只看數字,好像遼兵戰無不勝,不好打。實際上,完全不是那麼回事,那是因為雙方兵制大為迥異。那麼,巨馬河南岸的宋軍是怎麼防禦的呢?

    巨馬河南岸是宋朝軍隊,當然是針鋒相對。這邊也是五里一隊騎兵。

    按宋朝兵制,跟唐朝、五代基本相同,只是上層將領的官職名稱不同於唐朝、五代。這邊的一隊仍然是唐朝的五十人,隊正也是九品正官。

    兩隊為一旅,兩旅為一團,四至六團為指揮使。隊下有火,十人為火,由火長帶領。指揮使就到了高級將領行列,再往上就是各層級的都指揮使。

    一般情況下,戰端一啟,都指揮使直接指揮的兵,不超過六個指揮使的兵馬。也就是說,最多直接指揮七千二百人。在宋代軍事史上,只有這次澶州大戰,楊延昭被真宗一次給了一萬人馬。

    就算鄭子明、潘美、高懷德、曹彬、石守信、李繼勳等大宋開國元勳,他們統兵的時候,自己直接指揮的兵也從沒超過八千。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及後周大將李重進、張永德、鄭子明等,這些柴榮的後周開國元勳,直接統兵的數量,也同樣沒有超過六個指揮使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