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 章

 蒙毅本著最後的良心謹慎提醒:“大秦律應該還管不著匈奴使團?”

 小祖宗喲,盜不盜竊的話就別說了,割人鼻子什麼的,屬實羞辱太過了。

 楚昭樂了:“那不正好說明大秦律也管不著今天這事兒?”

 “匈奴使團既非大秦官吏,那就不能按秦律定黔首們犯上。既然都是在大秦的土地上,那也不能按匈奴的說法算作亂。”

 “連條法令都尋不出來定案用,這還算什麼案子,有什麼查下去的必要呢?”

 蒙毅這話可算是撞上來了,此前這個玩笑似的理由是扯太過了容易招御史大夫罵,楚昭真正要說的是律法的定義對象問題。

 大秦律管的是大秦人,匈奴人可不算大秦人,那既然從法律的角度而言他們都不算人,施展拳腳鍛鍊身體,無意中打了一團空氣難道有罪嗎?

 蒙毅:……

 其實以前還真沒人想過這個問題,因為這年頭的律令哪有那麼規範細緻,竟然上來先給個適用對象和定義範圍啊。

 尤其當初主持新法的商鞅本人就是魏國投奔來的,他總不能還為了跟自己一樣的人特地把人獨立出來提一嘴吧?真嫌反對他的人太少嗎?

 因此秦法只強調了秦人不論地位尊卑都得守規矩,至於外國來人如何卻不曾細提,潛臺詞是你來都來了,當然算秦人啦。

 可潛臺詞就是潛臺詞啊,當有人提到明面上來的時候,它就不成立了。因此殿下要按這個說法走,那真是一點問題也沒有。

 歸根到底,法家時代的法終究不是法治時代的法,它的終極目的是維護統治階級,而非律法威嚴。舉個例子就是——

 如果始皇被使團惹怒了要殺他們,眾臣或許會勸他“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或許會勸他“嗜殺的名聲不好聽”,但絕不會勸他說“大秦律沒有這樣的規定,所以不能殺”。

 蒙毅手腕懸停半晌,本要記錄案情,愣是沒能寫下去一個字,只是在紙上滴了好大的一團墨。

 他猶豫半晌,狠了狠心,把筆一放,紙一卷就要走。

 侍女阿茹趕忙出口喊住:“蒙上卿蒙上卿,你怎麼這就走了,不是說查案嗎?後頭佐證的旁觀者還沒問吶。”

 蒙毅幽幽回答:“案子都不成立了,我還問什麼?再則,我怕我再問下去一個不小心就該把真相查出來了。”

 什麼真相?哦哦還惦記著說人家盜竊跟渾身傷都是自己摔的這回事哪。

 楚昭無奈一笑,想起了後世自由國那背中八槍被定性自殺的梗,又想起了幾乎板上釘釘要開打的匈奴戰爭。好傢伙,到頭來列強竟是我自己?

 “那您也別急著走啊,可以留下來嚐嚐奶茶吃個晚飯啊。”懷月熱情邀約,這可是陛下身邊一等一的寵臣,她得幫殿下好好拉攏著。

 “……”蒙毅猶豫了兩下,還是算了,“我還是早些將消息報與陛下知曉吧。”

 他的眼神不自覺瞟向楚昭裙襬角落粘上的

 兩個泥點子(),看了一眼又看了一眼。

 不是吧?[((),連套體面乾淨衣裳都沒有,我大秦公主已經混到慘成這地步了?不能吧?

 只怕是這孩子從民間長大剛回來,過慣了苦日子,太節儉了。

 唉,人生頭一遭當公主難免不熟練,只怕還不知道怎麼向陛下撒嬌賣慘吧?

 “殿下您也莫要在外過多逗留,有那時間還是儘早回宮看望看望陛下吧。”蒙毅嘆了口氣轉身就走,不曾逗留。

 眼下陛下年富力強,哪怕天幕預言說什麼陛下壽不過十載,他也總是下意識不大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