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山 作品

第一百五十三節 劍修之道

“一百金!”

一盞茶的時間後,那紮上師抬起頭來,心中似乎已經有了定計。

“如果能成功捕獲那頭魔神,將其馴化為護法神將,其中的利益當然不是區區一百金能夠相抵的,但現在只憑著上面這微不足道的一絲神性和一些你似是而非的敘述,我不能給的再多了……”

那紮上師正色說道,“至於你提供的那幾個看似符籙的文字,在我看來只是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或許有一些我們不知道的東西在裡面,但其絕不屬於目前已知符籙的範疇……

當然,限於見識,我不能確定它的來由,但至少可以肯定不是同一體系內的東西……”

“你再想想,是不是還遺漏些什麼,如果還能回憶起一些有價值的線索,這個價錢還是可以繼續商量的……”

那紮上師循循善誘。

“當然,如果一切如意料中般順利……不,只要能順利招來那頭魔神,證明了這件物品的價值,不管最終能否成功,價錢再翻一倍……”

趙言皺了皺眉頭,不管是一百金還是兩百金,在《血魔經》後面那明晃晃的5000金數字的襯托之下,在他看來其實都沒有多大的意義。

除非他能湊足其中大部分的額度。

“這樣吧,上師,我們就按一百金的價錢,但我附加一個要求。如果最後這張皮卷還能保留下來,還需煩勞您抹去上面所有的痕跡……您也看得出來,這張皮卷的材質頗有些特異之處,對它,我還有一些另外的想法……”

不管這張皮捲到底還剩多少價值,於趙言而言這東西差不多已是雞肋。除了其本身的材質與當初那張“替死鬼”面具有些相似,他想試試能否將其重現外,其它的,趙言自覺已經榨乾了其中所有的價值。

所以那紮上師哪怕只出五十金,趙言其實也不會太過在意。

“除此之外,我在國外還有一些物品,還需勞煩上師手上的渠道……我想看看是不是能夠湊出五千金的額度來……”

據趙言所知,世界各地幾乎所有的宗教組織都有接受信徒獻金的傳統。

不論是出於單純的信仰還是祈福、袪災等實際需求,或是出於一些不可說的目的,每年總會有源源不斷的資金進入到各大組織的賬戶。

不管這些錢起始的來歷如何,在最終到帳的那一刻,它必然是乾淨的。

而作為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寺廟,趙言認為拉加愣寺應該同樣如此。否則只憑這片貧瘠土地上的收入,是養活不了這裡如此數量的僧眾們的。

“如果只是普通物品,不需折現、拍賣的,手續費是總價值的百分之十五,否則還需再加上拍賣和其它流通環節的費用,最高不會超過總價值的百分之三十五……股票、證券等能夠上市流通的,則按照市場行情,我們只收各個環節的費用,最高不會超過百分之二十五……”

趙言點了點頭,看起來支撐一座寺廟也不容易。他看了一眼那紮上師,報價張口就來,看那熟極而流的樣子,都快成一個專業掮客了。

“至於這張皮卷的本質,不過是一塊龍獸頸部的皮膚而已,看著有些神異,其實歷經漫長的歲月,早已是虛有其表了……”

那紮上師微微思考了一下。

“我記得在‘物'一欄上就有類似的東西,不論是品相還是靈性都遠在這張皮質之上,其價值,也就三十金而已……”

……

看著地上鏽跡斑駁的長劍,趙言搖了搖頭,很難想象在一刻之前,這還是一柄寒光四射的松紋古定劍。

要知道那可是他花了整整二十金換來的。

據稱是傳自五代時期的古物,絕對的吹毛斷髮,斬釘截鐵。

距離那一晚過去已經是三天之後了。

在和那紮上師交待了瑞士和印度兩家銀行的密碼後,趙言所能做的,就只有等待了。

趁著這難得的空隙,又身處相對安全的環境,趙言決定先解決了已經迫在眉睫的麻煩。

在支付了十金的費用後,通過查詢各類典籍、前人的筆記和那紮上師透露出來的隻言片語,趙言大致還原出了劍修們走的是一條什麼樣的道路。

劍修這個群體具體起於何時早已不可考。雖然在秦漢時期的一些竹簡上隱約可以見到一些這個群體的蛛絲馬跡,卻也語焉不詳,一副神神秘秘不可言說的樣子。

及至唐時才有具體的事蹟流傳。

現存的唐人筆記中大量可見如空空兒、精精兒、紅線、隱娘等一些劍客的誌異。但到了宋元時期,不知何故,這個群體似乎卻又絕跡於世間,從此再無絲毫的事蹟流傳。

若不是今天親眼目睹了一切,趙言都不敢相信世間居然真的還有這一脈流傳。

在修煉之初,劍修們首先需要親手鑄造一把獨屬於個人的寶劍。無需師長們反覆提點,每個人都明白,最終成劍的好壞,在很大程度或許將決定他們日後所能達至的高度。

也就意味著鑄劍的每一個環節都必須盡善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