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山 作品

第七十九節 百變

一長一短兩把匕首,一條一指來寬的皮帶,這就是趙言在普羅米修斯身上所有的收穫。

長一點的那把匕首黑沉沉的,應該有半尺來長,單面開刃,至刃尖處成弧形收起。

整把匕首除了鋒銳些和刀身有些出乎意料的沉重外,其它倒是沒有什麼奇特之處,應該只是一把用特殊合金打製的刀具。

順手砍劈了幾下後,趙言隨手將它放在了一邊。

這種被當作專用武器來使用的刀具,一般都是特別訂製。除了本身的材質外,最重要的就是與使用者的契合度,也就是重量與重心。

適合別人的,未必就適合自己。

趙言接下來仔細打量的,是那把給他造成了不小傷害的短匕首。

整把匕首異常的輕薄,連帶刀柄也不過巴掌長短,是一把名副其實的短刃。

除刀尖那一截鋒銳異常外,短刀的其它部位則非常的粗糙,就連刃部都是參差不齊,與其說它是一把制式刀具,還不如說它是塊勉強具有匕首形質的鐵片來的更恰當一些。

但凝神看去,就能發現它的不同尋常之處。整把匕首上遍佈著米粒大小的鱗片狀凸起,但摸上去卻又極其的光滑,單憑觸感,根本感覺不到有絲毫凸起。

以趙言的眼光來看,這應該不是製造工藝的問題,而是它本身材質的關係。

這應該是一把利用天然材質磨製而成的刀具。

不知什麼樣的材質會具有這種特性?反覆研究也沒什麼結果之後,趙言將它也放在了一邊。

剩下的,就只有一條皮帶了。

整條皮帶寬不過一指,半寸來厚,上面分隔有四個隔斷,用來存放貼身物品。

三枚金幣、一大一小兩個扁扁的木盒和一個煙盒大小的密封金屬盒。

這就是他激戰一場所有的收穫。

趙言首先拿起的是那個金屬盒。這件東西他有印象,如果所料不差的話,裡面裝的應該是某種能量製劑。

打開一看,果然,兩支透明的針劑被牢牢的固定在液體凝膠之中,在昏暗燈光的映射下,針劑中的液體反射著一種瑰麗的光澤。

每支針劑上都打印著一個編碼。但沒有附帶的說明書,趙言分辨不出這個編號的含義,也就無從分辨到底是什麼種類的製劑。但他還是不由自主的鬆了口氣,至少在接下來的一段的時間內,他是不用為自己的錢包擔心了。

他現在是真正的一無所有,名副其實的窮光蛋。因此這件東西,趙言準備交易出去,以此換取一筆現金。

這個世界,沒錢,是真正的寸步難行。

“丁零當啷”,在一陣金屬清脆的撞擊聲中,趙言饒有趣味的把玩著手中的那三枚金幣。

這應該是鑄造於拜占庭帝國時期的金幣。趙言曾經在費力克斯的書房中見過類似的物件,因此對它們的形制有所瞭解。

兩釐米左右的直徑,圓形片狀。正面是一個頭戴王冠、留有長鬚的半身男裝像,兩側飾有十字架,背面是一個長著一對翅膀的勝利女神像,女神右手持長柄勾狀器,左手持一上立十字架的球體。

在普通人看來,這三枚金幣除了純度極高外,就只是三枚普通的金幣而已。

除了附著在它們身上的歷史,能幫史學家們對東羅馬帝國時期的幣制做一些深入的瞭解之外,就只剩下本身貴金屬的價值了。

當然,如果對收藏家來說,單是歷史本身,就能值一大筆錢了。

但在趙言看來卻不然。

他看到了附著在金幣之上的一絲靈性之光。神聖、威嚴而又居高臨下。

他曾在星空圖中的那名古神身上感受過類似的味道,。

那是神性!

如此看來,這應該就是那一批傳說中每一枚,都能向神聖羅馬帝國教換取一個承諾的“神恩金幣”了。

趙言努力回想著有關這批金幣的傳說。

在東羅馬帝國中期,出於對教義理解的偏差和世俗權力的爭奪,龐大的教庭正式分裂為基督教和東正教兩派。

新生的東正教為了爭奪信仰,也為了證明自身的正統地位,曾經舉行過一次聲勢浩大的神降儀式。結果雖然不得而知,但據東正教內部的典籍記載,當時至少出現過天使的投影。

這批金幣就是當時沐浴神恩的那群人隨身攜帶的貨幣。

如果這個傳說是真的……

趙言撫摸著自己的下巴,或許……自己應該找人求證一下。

接下來他拿起的是那個較小的木頭盒子。

這個小盒子只有一指來厚,接口處被一層紅色的物質給封印了起來,趙言嗅了嗅,好像是硃砂混合著其它什麼東西,一時間他也分辨不出具體是什麼成份。

小心的打開蓋子,還沒來得及看清裡面的東西,“嗖”的一聲,一道黑影就從盒子中飛出,射入了趙言的眉心之中。

趙言心中一驚,立刻檢視全身上下,神魂內外。

他甚至運用燃靈火的力量將自己的識海再次細細的灼燒了一遍,這種詭異的東西最大的可能就是作用於神魂。

然而除了神魂略顯得有些沉重,好像揹負了什麼重物,其它什麼異狀也沒有。但等他沉下心來定神內視,負重的感覺又沒有了,一切彷彿只是個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