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戶陳公 作品

第19章 一路向北

 忙忙碌碌一天加大半夜,交接完所有軍需輜重。 

 次日一早,吃罷早飯,庾楷告辭離去,陳望親自相送。 

 二人騎馬在縣城大街上,此時庾楷心情有些沉重,嘆息道:“自從在歷陽任職以來,感慨頗多啊,軍需糧草供應軍前,以前看似簡單,現在真是千頭萬緒,案牘勞形啊。” 

 陳望也不無動情地道:“我深知後方補給供應的不易,唉,耗費錢糧、人力無數,迅文,回去後代我向南中郎將表達感激之情,待日後攻取譙郡,效仿先父經營淮北,恢復民生,闢野屯田,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是,我回去之後一定轉達。” 

 “善為國者,取於人事,我研究過桓溫伐燕,開渠逡道長達半年之久,軍兵既要作戰又要勞作,苦不堪言,但除此之外,也無良策,可見糧草對於作戰的重要性。我們兗州在先父和南中郎將他們經營兩淮十餘年,已達成默契,你要多虛心向他學習請教。” 

 “是,欣之,將來一定會好起來的,我定將竭盡所能,輔佐您打造一個兵精糧足的淮北,重塑當年太尉的盛世江北。”庾楷在馬上慷慨激昂地道。 

 陳望一直把庾楷送出了山桑南城門外,二人在馬上施禮,依依惜別。 

 目送庾楷及所部運輸大軍離去,陳望回了縣衙,命人去北城門外把毛安之、朱序叫來。 

 自己提筆給長史王恭、主簿王忱寫了信: 

 孝伯、元達 

 我主力大軍將於今日開拔,沿渦水北上,直取譙郡。二公見信後,率所部五千兵馬亦北上至山桑,在此屯紮。 

 淮北平原本沃野千里,物阜民豐,數年為胡虜所統轄,兵戈擾攘,土地荒廢,百姓流離。二公以山桑為中心在淮北諸縣,逐步安定人心,收攏流民,體察民隱,開倉賑恤,修葺房舍,發放過冬用品,如需費用可以我名義上書朝廷,請求撥餉。待來年春季量地畫野,使耕籍田,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減免稅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