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戶陳公 作品

第11章 渦水秦晉大戰(一)

 翌日晨,淮北秋日,浮出東方,照得渦水南岸彤紅一片。 

 秦晉兩軍大帳中炊煙裊裊,人喊馬嘶。 

 辰時,晉軍大營戰鼓隆隆,營門大開,一隊隊晉軍步兵邁著整齊的步伐,呈方陣魚貫而出。 

 來到距秦軍大營四里外,分左中右三軍排開陣勢,每一千六百人為一個方隊,陣容整齊,刀槍林立,精甲耀日。 

 隨後,一輛四匹白色駿馬拉的高大寬敞戰車,駛出了大營。 

 馬車中間處有一塊高出馬車三尺的平臺,有一步多見方,三面有及腰高護欄,上面手扶欄杆站立者就是全身戎裝的晉軍主將陳望。 

 朝陽下,閃亮的鎧甲泛著金光,兜鍪頂端的殷紅盔纓如一朵盛開的紅玫瑰般刺目。 

 馬車前面有一名御者,平臺下站立周全、陳顧以及兩名膀大腰圓的親兵,駛出了大營。 

 他身後有十幾輛兩匹馬拉載的普通戰車,上面載有晉軍的全套指揮系統,戰鼓、金鑼、各色號旗。 

 這些戰車組成了陳望的前線臨時指揮部,兩名親兵就是他挑選出來的軍中嗓門最高者,每人一個喇叭,作為傳令用。 

 來到中軍部隊之後,陳望站得高看得遠,手搭涼棚遮住朝陽向對面看去,山桑城牆下,秦軍大營裡也是塵土飛揚,看起來是騎兵部隊在集結的樣子。 

 心中暗罵,他媽的,昨夜秦軍大營鼙鼓聲斷斷續續地響了一夜,偶爾還有幾聲牛角號聲,吵得老子睡不著,你們也不睡嗎? 

 於是起床點燈又伏案算計起秦軍騎兵來了。 

 和步兵相比,騎兵的優勢在於速度。 

 馬匹的奔跑速度遠遠高於人。 

 所以使用戟、矛、槊等兵器的騎兵要靠馬匹的高速衝擊來刺殺對手。根據物理學的動能公式e=1/2mv2,對於衝鋒的騎士,這個質量 m是人和馬相加的質量,速度v則是馬匹奔馳的速度,其動能遠比手持長矛進行刺殺的步兵高,所以騎兵在戰鬥中必須高速奔馳以便進行刺殺。反之,如果騎兵處在靜止狀態就不具有動能優勢,且戰馬是遠比騎手明顯的目標,很容易招致殺傷,所以騎兵戰術的本質就是運動。 

 而如何抑制騎兵的運動就成了步兵取勝的重要法寶了。 

 陳望邊回想著四年前在虎牢關和鮮卑人的大戰,再向四周看去,真是一馬平川,毫無遮擋,今天這場大戰是真刀實槍的硬碰硬,全憑兩軍的真實實力了。 

 而兗州這次出動的八萬精銳步兵只比王猛多了一萬左右,按照騎步對陣優劣定律,這個數量是遠遠不夠的。 

 太陽昇得更高了,秋風吹動軍旗撲簌簌響個不停,站在高處的陳望一動不動,如石刻雕塑般凝視著前方。 

 秦軍終於出動了,隨著沉悶而又疾勁的牛角號聲大作,營門一開,身著黑色盔甲,頭戴皮質幘冠,身上套著鐵質筒袖鎧,胯下馬匹披著皮質馬鎧的騎兵奔湧而出。 

 陳望遠遠看去,場景很像電視上動物世界裡遷徙的角馬群,隆隆巨響,震顫大地捲起漫天的塵土。 

 細長的手指抓緊指揮台欄杆,突然感覺到了溼滑了起來。 

 不多時,秦軍在離晉軍陣地兩裡地擺開陣勢,戰馬在他們胯下騷動不安地打著響鼻,發出蕭蕭長鳴,馬蹄不停地刨著地面,彷彿已經急不可耐得要衝過來。 

 陳望從高處俯視,高翹的馬鞍使得秦軍騎兵看起來都很高大,他們每人肩上挎著一支馬槊,馬槊後部的槍鐓都插在馬鐙邊緣的了事環上。 

 不禁暗暗咂舌,他知道馬槊長且重於普通槍矛,由兵器上來說,秦軍的臂力應該是都不小的,而且造價頗高,這在兩漢三國以來,漢族只有領兵打仗的貴族將領才能擁有,現在秦軍騎兵也普及了,彰顯了氐秦的財力和生產力的不同凡響。 

 傳聞桓溫年輕時就經常拿著一杆馬槊,擦得油光鋥亮,騎馬到處顯擺,遇到大名士王蒙(五兵尚書王蘊之父)、劉惔(尚書僕射謝安岳父)等人外出遊玩,劉惔看見他得意洋洋的樣子,便問:“老賊,持槊意欲何為?”桓溫答道:“我若不為,卿輩哪得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