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戶陳公 作品

第92章 兩手準備

 鄧遐面色一肅,雙手持盞,舉過頭頂,鄭重地道:“刺史大人宅心仁厚,德厚流光,小人佩服至極,此行決不負刺史大人所託,如果不能成功,小人將以死謝罪!” 

 “哎,哎,哎!言重了,言重了,千萬別啊。”陳望趕忙擺手道。 

 陳望放下茶盞,胸有成竹地繼續道:“縱使將軍說服不了袁瑾,我也要你安然無恙返回,我兗州十萬大軍兵臨城下,想來攻克壽春也耗費不了多少人馬的。” 

 “是,是,小人定當盡力而為,避免雙方損傷,如果勸說不成,小人願第一個登上雲梯,殺入壽春!”鄧遐心中一陣感動,沉聲慷慨道。 

 陳望又端起了茶盞,點頭誠懇地道:“唉,這就對了嘛,鄧將軍,諸公,來,我們滿飲此杯,祝鄧將軍馬到成功!” 

 說罷,一仰脖,將茶水喝了進去。 

 眾人齊聲道:“祝鄧將軍馬到成功!” 

 跟著一飲而盡。 

 鄧遐飯量大的驚人,他不像其他人將筷子文雅地伸入銅鼎夾出肉塊,放入碗碟,再送到嘴裡。 

 他也不客氣,用小刀切割著銅鼎裡的歷陽豬肉,直接在銅鼎裡用筷子夾大塊肉,不多時就一掃而光。 

 陳望不時地看著鄧遐這見所未見的吃法,想起了他的外號,“荊州樊噲”,真有些《史記》中鴻門宴上樊噲食彘肩的風采,只不過樊噲吃的是生的。 

 吃完午飯後,已近申時。 

 陳望親自把鄧遐送出郡衙大門外,把親筆信交給他。 

 叮囑道:“盡人力,聽天命,力不盡則憾,命不聽則枉,若是袁瑾或是朱輔不同意讓出壽春,請速回。” 

 鄧遐點頭道:“是,刺史大人。” 

 陳望把身上的披風解下,由於身高相差懸殊,無法親自給他披上,只能遞給他。 

 鄧遐躬身接過,感動地環眼泛紅。 

 兗州軍政首長們親自陪他吃飯,並極盡溢美之詞,還把他當成了自己人。 

 如此器重榮耀,如此寄託期待,恨不得以死報答。 

 看著鄧遐穿上披風,陳望又親自從親兵手裡接過馬的韁繩,牽到他的身旁。 

 陳望輕聲道:“實不相瞞,我兗州鐵騎午前已出發,在你到達壽春之際,已經佔領穎口、硤石口和八公山。” 

 鄧遐聞言一驚,心道兗州軍行動神速啊,這就動手了…… 

 陳望臉色一肅,接著道:“若袁瑾、朱輔不識時務,不順應天命,果斷拒絕北退,那鄧將軍不必多言,回來即可;若他們猶豫不決,你可讓他們派人去壽春城牆上看看,幾處險要所在均在我手,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服了,服了,鄧遐心服口服,沒想到陳望心思如此縝密。 

 很顯然,大家都明白一個道理,雖然不好直言。 

 那就是“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 

 光憑一張嘴的效果,能勸降勸退,那都是評說、小說演義裡的事情。 

 看著這個矮自己一頭,小自己十幾歲,臉上總是掛著笑意,一副胸有成竹樣子的兗州刺史。 

 要說此前鄧遐一直瞻前顧後,舉棋不定,現在他徹底放下了。 

 鄧遐心中升起了追隨效命的念頭,試想誰不願意跟著一位足智多謀,愛才好士,體恤軍民的好領導建功立業,青史留名? 

 他撩衣袍,跪倒在陳望面前,叩首道:“末將定當不負所托,願為刺史大人牽馬墜蹬,誓死效命!” 

 陳望彎腰將鄧遐扶起,一臉莊重地道:“好,鄧將軍,一切等你回來再說不遲,我也不會負了將軍之意!” 

 鄧遐再次躬身一揖,然後接過陳望手裡的韁繩,轉身上了戰馬,腳尖熟練地踢了一下馬的肋叉骨,戰馬揚天發出了一陣尖厲的怒吼,向歷陽北城門奔去。 

 目送鄧遐背影遠去後,陳望這才注意到十字大街上到處是一隊隊晉軍士兵來來往往。 

 有的推著糧草輜重車,有的抬著雲梯,有的驅趕著騾馬車子,有的列隊行進,一派有條不紊,但忙忙碌碌的戰前景象。 

 剛要轉身進郡衙,只聽遠處有人喊道:“刺史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