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戶陳公 作品

第63章 桓溫敗並非好事

 桓溫北伐失利的密信早好幾天就到了雞籠山上。 

 陳望看著陳安的來信,和自己預料的大相徑庭。 

 慕容垂復出,獨中三元,上演了帽子戲法。 

 一截斷糧道使桓溫北伐大軍不攻自退; 

 二勝而不驕,不馬上追擊,慢慢尾隨; 

 三半路伏兵,前後夾擊; 

 這是一個完全可以寫進軍事教科書的經典戰例。 

 慕容垂像一隻經驗老道獵取食物的頭狼,彷彿身體的每一個細胞裡都存在著機警敏銳的基因。 

 一眼能看出獵物的弱點,不急於捕捉,極具耐心地尾隨數百里,等獵物精疲力竭,心態崩塌,最後完成一擊致命。 

 桓溫馬踏黃河兩岸,打遍燕國無敵手,看似已經勝利在望,卻被慕容垂在旁輕輕地點了一個死穴“石門”。 

 桓溫高大威猛,頂天立地的強壯身軀隨之轟然倒在了中原大地上。 

 袁真敗逃到了壽春,徐元喜不得不放他進城,怎麼辦? 

 陳望站起身來,走出茅草屋。 

 建康的秋夜,星光璀璨,彷彿離人很近,抬手可摘。 

 這是二十一世紀的島城從來看不見的光景。 

 而此刻的陳望卻無暇欣賞,陷入了深深的憂慮中。 

 桓溫北伐失敗對於東晉朝廷無疑是件天大好事。 

 最起碼桓溫威信掃地,顏面無存。 

 什麼加九錫,什麼篡位等傳聞看似都應該化為泡影。 

 朝廷看似安全了,但以桓溫的野心,他會就此沉淪下去?上表請罪? 

 這顯然是不太可能的,權力是個好東西,誰也不會輕易放棄。 

 陳安的來信講得很明白,桓溫主力在枋頭撤退的原因是袁真在石門的失利。 

 為了給自己脫罪,洗刷北伐大敗的恥辱,桓溫必定會找一個替罪羊,會不會是袁真呢? 

 而袁真此刻在壽春,他的品級高了徐元喜兩級,相當於現今一個是省部級領導一個是廳局級領導,他一定是接手了徐元喜在壽春的防務。 

 無論如何,得讓徐元喜撤出來,去歷陽暫時投靠江卣。 

 一旦桓溫將此次北伐失利的責任推給了袁真,那麼袁真幾個腦袋也保不住,那是要滅門的大罪。 

 萬一袁真鋌而走險,背叛了革命……那後果不堪設想。 

 受桓溫北伐大敗而回的影響,黃淮地區的青州以及兗州西面的豫州,東面的徐州土地大半盡失。 

 這樣自己的譙郡很快就會變成了孤島,像一葉扁舟般獨自漂浮在淮水之北而遠離了祖國母親的懷抱。 

 一陣帶著寒意的秋風吹來,捲起地上的黃葉和塵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