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戶陳公 作品

第58章 一個致命的決定

 桓溫大軍在枋頭還真是遇到了困難。 

 作為東晉著名軍事家、政治家的桓溫,考慮到了所有的意外突發事件,但沒有考慮到兩件事。 

 第一,河道如果無法按預定計劃疏通怎麼辦? 

 第二,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因為鮮卑白虜中死了慕容恪,還有他的五弟,軍中奇才——慕容垂。 

 黃河岸邊,枋頭大營。 

 炊煙裊裊,燈火通明。 

 中軍大帳中,桓溫坐在正中座榻上,一邊用手掰著胡餅扔進銅碗裡,同時腦海在急速轉動著。 

 他何嘗不想兵臨鄴城城下? 

 但袁真那小子到現在都沒攻下小小的石門,全軍的糧草都被卡在那裡了。 

 現在該怎麼辦? 

 桓溫掰完了一張胡餅,抬手示意旁邊親兵加熱水。 

 親兵會意,從炭爐上取過燒水壺,把冒著熱氣滾燙的開水泚進銅碗裡。 

 桓溫拿著調羹快速攪拌,胡餅裡的醋汁鹽巴融進碗裡,變成了紅褐色。 

 兩晉時期戰鬥部隊主糧就是烙的胡餅,為了增加一些滋味,烙好後在醋加鹽的湯汁裡浸泡,再晾乾。 

 這樣,既能保存的久,吃起來加上開水還有滋有味有顏色。 

 桓溫吃了一口胡餅,咀嚼著,還挺有嚼頭,看著正在唏哩呼嚕吃著胡餅喝著湯汁的眾文武道:“諸公,我袁真那邊我想分兵協助他打通石門,可否?” 

 長史車胤放下銅碗,擦了擦鬍子上的醋汁道:“大司馬,卑職以為不可,一則我大軍不辭辛勞來到枋頭,士氣正旺,鄴城近在咫尺,分兵則不利主力大軍攻克鄴城;二則,石門現已是孤城,以袁將軍之勇略攻克乃是時日問題。” 

 車胤乃荊襄本地大名士,後人編的《三字經》中“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之句,說的就是他。 

 成語“囊螢夜讀”的那一位,深受桓溫倚重。 

 他的話,大家就算有異議,也不辯駁,何況他說的也有道理,於是紛紛點頭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