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戶陳公 作品

第3章 朝廷震盪

 桓溫船隊離開建康的第二日,一道聖旨從皇宮裡快馬加鞭,八百里加急,飛馳去了泰山郡(今山東泰安市)。 

 散騎常侍、鎮北將軍、徐州刺史、都昌鄉侯柏傑在府衙內接到詔書,送走欽使後,不由得眉頭緊鎖。 

 永和八年,在氐秦境內的陽夏縣(今河南太康縣)酒肆,當時還是逃避兵難準備赴江陵的布衣儒士柏傑,偶遇奉謝尚之命迎接玉璽返程的陳謙。 

 被陳謙的拳拳赤誠之心和鴻浩之志所打動,投於麾下。 

 效力於兗州軍前,出謀劃策,運籌帷幄,屢立奇功。 

 昇平四年,被陳謙推薦入朝廷擔任尚書僕射之職(謝安的前任),成為了陳謙在大晉朝堂上的代言人。 

 後來陳謙與東晉時期第一戰神鮮卑慕容恪生死決戰,又奏請朝廷恩准柏傑出鎮徐州,以增加晉方陣容實力。 

 流光易逝,歸晉後一晃已是過去十六載。 

 作為陳謙手下親信兼第一謀主,柏傑深知徐州對於陳謙的重要性,也是陳謙耗費了多少苦心經營之地,怎能輕易罷手? 

 將聖旨扔在桌案上,柏傑提筆給遠在洛陽的陳謙寫了一封信,把朝廷的打算告之。 

 安排信使走後,又思忖了起來。 

 讓出徐州,交給朝廷處理,桓溫北伐將從徐州出兵。 

 這個交給朝廷處理是什麼意思?不就是要把徐州交給桓溫嗎? 

 想想給陳謙的信最快也得有半個月才能接到回信,不用說,陳謙百分之百不會同意。 

 不行,自己得先回下邳,穩定住徐州局面,等陳謙之命行事。 

 本來柏傑的府邸就在下邳,只是兩年前的在泰山郡大敗慕容恪奪取青州後,過來安撫民心,恢復民生的。 

 此刻也該回去了,絕不能讓徐州成為朝廷與桓溫鬥法的一枚棋子,更不能辜負遠在洛陽,經營飽受五胡戰亂中原大地的陳謙之重託。 

 想罷,又提筆給坐鎮廣固(今山東青州市)的輔國將軍楊佺期寫了一封信,告知朝廷詔書之事。 

 請楊佺期來泰山郡相會,交接青州大小事務,自己欲回下邳,穩定徐州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