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秋隕S 作品

第二百四十四章琅琊諸葛氏

漢元帝時期,有一人官拜司隸校尉,負責監察京畿及周邊三輔之地的吏治,此人出身琅琊諸葛氏,名叫諸葛豐。

司隸校尉這個官職不稀奇,但諸葛豐此人,卻是歷史上少有的清直之臣。但凡官員行不法之事,他一律上疏彈劾,從不管對方是何身份背景。

節操之高尚,令世人敬佩。

當然,也令人敬而遠之。

水至清而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可諸葛豐依舊不改初心,一心只想匡扶漢室,卻得罪了當時的權臣,最終只得黯然下野,歸居鄉里。

此後的兩百多年間,琅琊諸葛氏再也無緣躋身帝國中樞。直到靈帝劉宏時期,族中賢才方才出仕州郡。

上一任諸葛氏的家主,名叫諸葛珪,字君貢,早年間在徐州頗有賢名。步入仕途後,被徵辟為泰山郡下轄的縣丞,後一路累官至泰山郡丞。

雖然只是秩六百石的小官,但實權卻不小。尤其是在泰山郡沒有太守的情況下,諸葛珪便暫行太守事,也算郡國最高行政長官了。

只是這個權力,諸葛珪其實並不想要。

中平四年,泰山郡守張舉受張純挑唆,起兵反叛朝廷,後來更是自稱天子。

上司犯下叛逆大罪,你讓朝廷怎麼看他諸葛珪?

身為下屬,哪怕他諸葛珪並沒有一起造反,也必然為朝廷所猜忌。

所以聽到張舉叛亂的消息後,諸葛珪氣得當場口吐鮮血,仰天大呼道:

諸葛氏數百年之清名,今日盡喪我手,死後有何面目去見先祖!

說罷,諸葛珪昏厥倒地,從此疾病纏身。

等他醒來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表請罪,稱自己不能提前察覺張舉的叛逆之心,有罪於社稷,請求朝廷將他免官貶為庶民。

但當時的朝廷,所有人都在忙著爭權奪利,哪有人理他。

諸葛珪久久不見有詔令下達,心中有些摸不準朝廷的意思。

難不成朝廷是想等剿滅了張舉之後,再一起清算不成?

我死不足惜,只是可憐三個兒子也橫遭連累。

最重要的是,如果被扣一個從賊的帽子,那諸葛氏兩百多年攢下的清譽,也將毀於一旦。

每念及此,諸葛珪便憂懼交加,夜不能寐,身體每況愈下。

一直到去年年中,黃巾賊流入泰山,圍困奉高。

諸葛珪只得強撐著病體,率領城中軍民一同守城,如此又持續了數月時間,直到去年年末,諸葛珪終於撐不住,就此撒手人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