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一丁 作品

第220章 林泉暫洗經綸手

宗淑急忙用眼神阻止梅兒繼續說下去,對於君臣大義都是深深刻在每個人心上的,只是每個人因時因地因為自己所處的位置,對於綱常的認知也有偏差。

宗淑的父親便是天子近臣,耳濡目染下,宗淑對於君王的認識較普通人更深刻一些,那便是宗放的教誨中將君父的概念與具體的君主分離開,他曾多次與弟子們論述所謂君臣之道,兼論儒道綱常關係。

宗放並不認同道家南華真人所言君主無為,臣子有為的君臣異道之論,之不桎梏於至聖先師的尊尊臣臣的絕對君臣效忠之意,更傾向於至聖之後亞聖的思想,即“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而宗放更將忠誠抽象與具象都有所指摘,其強調的忠君並非盲目的遵從某個具體的君王,而對於君王也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也就是符合為君之道的帝王才是應該效忠的對象,但是又強調對於國家忠誠的絕對性,即忠君與忠國的對立與統一,概而言之君主的所作所為於國有益,則忠君即是愛國,二者是統一一致的,但若是君主乃是禍國殃民之輩,則國家高於君主,為臣子當有所作為以順民心天道。換言之,對於無道君主,可諫之,不行或可逐之,或可自退,或可出奔,總之不可同流合汙也。

故而 ,宗淑以及父親的弟子們雖然未曾位列朝班,卻少了許多對於天子的敬畏與不切實際的期待,在他們眼中,王位上的君主只是名分是君王,但所作所為是否符合君王之道,那是在群臣的輔佐下,得到萬民推崇才能證明的,所以宗淑與蘆頌他們私底下議論朝政,太后與天子對於他們也便少了層神秘感。

而梅兒因為自小成長於宮闈,每日行走於內壼,日常接觸的乃是外人難以企及的禁中奧秘,因此早就少了對於帝王之家的敬畏,說起君王來更是視若平常人一般。

但是對於如風鳴這些廣大普通出身,居於民間的文武士人,他們對於天子的認知那可是視若太陽一般的存在,正如民間廣泛的最淳樸的認知,天子總是聖明不會犯錯的,世道艱難只是奸臣作祟,貪官橫行罷了,這些人一時得逞只是因為君父俗務繁忙一時顧及不得罷了,只要是聖天子發威,聖光所至這些小人也就冰消瓦解了。

故而梅兒還要冷譏熱嘲,就要拿當今天子說事兒,宗淑便急忙阻止了她。宗淑十分了解自己的這位師兄,旁的事風鳴從不固執己見,但是涉及君臣之義這等綱常之道,一言不合,風鳴可是會立刻息交絕遊的,他這個脾氣秉性,便是恩師也是無奈,更何況外人。

梅兒也是剔透玲瓏之人,立刻轉換話題,只是眼神裡對於風鳴透著一絲別樣感覺,這等好男兒就這麼以赤子之心捲入宦海,也不知是福是禍。

三個人不多時便來到智全寶宅子,這個宅子其實他們估計也該搬出去了,倒不是智全寶這邊不方便,而是承公已經建議經撫司的幕僚們悉數搬入內城中去,而宗淑與風鳴二人如今更是承公身邊離不開的人。宗淑如今於公便如承公身邊的記室參軍事一般,類似私人秘書,營丘栿則似掌書記一般,更為重要,堪稱機要秘書,而蘆頌更似前朝的別家從事,忝作行政秘書一般,更何況他們三個還要從學於承公,往來甚密,因此居住上更是越近越好。

至於風鳴如今更是貼身侍衛的存在,為此公良吉符還安排在後宅為他安排了一處居所,所謂朝夕相處,維護承公周到是也。

其實宗淑心裡也明白公良吉符的安排,既然外部壓力已經幾乎不存在,都轉運司又縮回了順昌城,那麼如今經撫司集真觀一脈獨大的局面也該調整,這也是應有之意,否則長此以往上下都不安心。

風鳴與梅兒有說有笑,但是宗淑想的卻是另一回事,看來等紫舒軏回來,雷師兄與源師兄他們二人的去向也該明瞭了。

見到三娘,四個人也沒多廢話,其實宗淑與梅兒確實現在不想太多瓜葛,只是彼此也算利益扭結,而且如今彼此還各有所圖罷了,三娘本來已經答應下來的事,對於具體審問誰倒也無所謂,只是她與宗淑眉眼間傳遞的都是一個疑問,為何審問人犯非三娘參與不可?皇城司難道不介懷三孃的身份嗎?

匆忙用了些飯食,四個人又往內城來,如今人犯都不敢再關押於諸城門中,如今都是羈押於府衙與壽安縣,似翠蕤閣涉案的都是重犯,全都看押在府衙中。

到了府衙,宗淑也是規規矩矩按著章程辦理,那司理參軍急忙過來親自應承,似應天府這等大府這司理參軍也是左右兩人,如今也只有司理右參軍在任,此人也是趁機打聽些上面的消息。

宗淑也是讓他安心,數次大案都未牽連此人,可見此人不僅是營丘大判信重之人,更是個知道進退利弊者,故而也透露了先將他轉為司理左參軍,日後再看他自己的意思,是否願意下去任事的意思。

此人聽了這消息更是殷勤,莫看只是從右變作左參軍,畢竟也是排名在前的,而對於掌管刑獄囚犯以及審訊勘鞫公事,他早就厭煩夠了,巴不得到地方做個縣主簿也是好的。

他也不問兩個女子為何到此,便將四人請到了右司理院少待,由此可見此人的謹慎,便是如今監管左右司理院,他也輕易不涉足左司理院內,這一點倒讓宗淑極為欣賞。

此人對待自己這麼一個少年進幸雖然熱情殷勤卻不卑不亢,做人活絡卻又知道進退,做事精明卻也拿捏清楚,倒也是個妙人。

四個人在公廳內等著,這參軍親自去提拿人犯過來。

不一會兒,先是幾個官差進來複命,宗淑二人一看也是熟人,一個是原大理寺領班的捉事使臣,另一個則是啟封城的世代仵作出身。

“伯玉兄,果兄,”

他二人一個是低階武官,一個是賤業差役,但是宗淑也不以身份拿人,倒是對他二人本事更為看重,

“公良先生已經對於二位的調任做了安排,怎麼沒換了公服?”

宗淑親自將二人攬入座位,繼續說道。

“參謀已經發了公函,我二人也是等著正式調任,如今已經在衙前效力,只是畢竟還差著手續,咱們也不急於這兩天。”

“伯玉兄,你可是咱們應天府將來的總捕,還是整訓之後北邊的巡檢使,也該早早把官威拿出來,”

宗淑又轉向那司理參軍道,

“老兄,怎麼司法參軍那裡有什麼難處?”

“哪裡有什麼難處,只是如今錄事參軍那邊也是等著中樞那邊的調任消息,也是忙的不知東西了,故而司法參軍問了兩次也就等著了,這也是我這邊的疏忽,這會兒我便拉著他一起去尋那錄事參軍辦事。”

這前捉事使臣也在衙門中熬出來了,哪裡不清楚裡面的干係,已經是面露難色,宗淑哪裡不明白這裡面的勾當,急忙說話,

“原本也不是老兄你的事務,哪裡讓你們作難,咱們公事公辦吧,總要有個人料理錄曹事務不是?”

這司理參軍的心思宗淑看明白了,他這是想辦法的催那錄事參軍滾蛋呢,這又是為何呢?

原來公良吉符與惟公已經商定將蓼谷縣那不與欒大判同流合汙的主簿調上來作錄事參軍,而空出來的主簿位子就被這位司理參軍盯上了,這些小心思宗淑也不難猜,更是對於府衙上下又有了全新的認識。

“果兄,如今可是院虞候了?”

還不等果大林說話,那參軍急忙說話,

“正是,大林兄弟乃是祖傳的手藝,又是啟封府出來的行家,做這個院虞候那也是大材小用,只是大林兄弟本業在手,這院虞候也只是個名目,主要的還是領著咱們府裡的仵作,給他們做個榜樣,便是諸縣的仵作也是大林兄弟親自調教的!”

看似囉嗦,卻把事情說的明白,這院虞候就是司理院的屬吏,掌管牢獄人犯,下面還有節級、獄子等,這參軍這席話也是讓宗淑放心,雖然果大林是平白無故的外來戶,但是絕不會讓下面人興風作浪來使壞,果大林具體職責就是掌管應天府闔府上下仵作事,牢獄便是出了事也與他無關礙。

“這便好,只怕這幾日有果兄忙得了!”

“分內事,雖然天氣炎熱,但是這幾日雖然屍首轉過來的多些,卻沒什麼疑難的,也不妨礙處置。”

這時候才輪到果大林說話。

“好,就請幾位一起聽審,讓書手們就座,”

宗淑又囑咐道,

“事涉逆案,減少無關人等參與,凡參與審案者都要親自簽押記錄,若是案情外洩,一體聽罰問罪!”

他是經撫司勾當官,承公又是兼任著應天府的府尹,因此宗淑拿著承公交付給他的符信,放在案頭上,如此宣告就是正式開啟邪教大逆刺傷朝官與藩臣案的偵訊事。

聽了宗淑這麼說,這些老公門哪個不是成了精的,都知道這是下逐客令了,於是除了這司理參軍作為名義上的主審留下來,以及宗淑他們四人,便是那前捉拿使臣扈從璐字伯玉的,還有現院虞候果大林的,押解那女犯上來的獄子將人帶到也就告退了,此外便是一個負責記錄的書手在側,這書手乃是這參軍的遠親,故而也算得力可靠。

於是這左司理院的公廳內就這麼幾個人,看似隨意坐著卻團團圍住人犯,翠蕤閣的女老鴇見得堂上眾人也是又驚又懼,她最為懼怕的乃是面前兩個年輕女子,但也是強打精神先說話了,

“前日不也是該問的都問了,便是將吾再來問,也沒什麼好說的!”

話想說的很硬,然而她有兩顆門牙乃是被梅兒拔了去的,說起話來還有些漏風,更何況雙唇那日被鐵線勒過,如今還浮腫著,更讓她這句話顯得有些滑稽。

“坐下說話吧,你這麼站著難受,我還要抬著頭看你更難受,”

不等參軍說話,梅兒好似自己的衙門口一般,反客為主了,

“該不該審你,不是你我能定的,我只管問你,你只管回答,到了這個境地,你若還是要為難我,其實是為難你自己!”

三娘給那女子放了個蒲團,安排她坐下,這女子雙腿那日是被銅墜飛索絆倒的,這飛索也算陰毒,到最後必然是銅墜砸在目標雙腿上,最慘便是膝蓋,其次則是脛骨,這女子也算幸運,脛骨並未折斷,饒是如此也是忍著痛,伸著腿坐在蒲團上。

宗淑和風鳴看著倒有些於心不忍,可再看身邊幾個漢子,竟然看得津津有味,似乎是欣賞什麼不得了的玩意兒似的,看來這幾位才是吃公門這碗飯的內行人。

“你說沒什麼可說的,我卻不這麼認為,明面上你也是翠蕤閣的老鴇,也算是見多識廣的,所謂十惡不赦,你們所作所為哪一條不在其內?宣宗以仁義治國,嫉惡如仇,便定下了大逆該當凌遲的決刑,你不會不知曉什麼是凌遲之刑吧?”

梅兒哪裡還有往日俏皮靈魅的樣子,在這昏沉的廳室內,說起這等殘忍之言,透著沁人心肺的寒意,

“‘凌遲者,先斷其支體,乃抉其吭,當時之極法也。’便是兇殺強盜,也不忍用此刑,唯謀逆、絕人倫、不人道者,不得不為也,不用此刑不能伸張正義,不能警示人心,不能申明冤屈也。”

梅兒看著這女子的眼神,似乎是廚娘在仔細看著待宰的水鴨一般,

“這凌遲又分為八刀、十六刀、三十二刀,一百單八刀,三百六十刀,乃至千刀萬剮也,只是我這般說,你是否覺得一刀也是死了,便是千刀萬刀又如何?”

梅兒對她搖了搖頭,

“這你便錯了,所謂八刀之法,便是第八刀未下時,這犯人若是死了,這劊子手便要追責,那你想想如何能挨著幾百刀還不死的?”

莫說這女子聽著已經有些膽寒,便是旁人也是不寒而慄,

“因此這等手藝,也不是劊子手裡的大行人都能做的,只能請啟封府的大行人來處置你,果虞候可是如此?”

果大林起身行禮,才說話,

“正是如此,便是啟封府有這手藝的大行人也只有三人,還有徒弟五人,所謂千刀萬剮倒是虛數,因為劊子手的規矩,斷首不過百,便是不必斬首,每日裡用刀也是百數之內,若是大逆不道的人犯,則每日三人輪流用柳葉刀割合計二百九十九刀,連續用刑三日,直至人犯寸膚不留,指肉不剩,才割斷其喉管,那時候只怕這人血都流盡了,便是怎麼割也不會濺出血來了!”

好傢伙,這人不可貌相,只看他侃侃而談,似乎是在和梅兒切磋廚藝一般,這幾位見過血的還好,那書手都已經乾嘔了。

而那人犯已經是面無血色了,她顫巍巍的問道,

“這身上。。。?”

“你是想問怎麼個公開行刑?”

果大林示意扈從璐接話,扈從璐也是端著一臉的狠相說道,

“便是將人犯剝個乾乾淨淨,插上亡命牌遊街,放在東京城便是從啟封府遊遍外城四廂,若是歸德城則是內外城都遊遍了,然後拉到端禮門外十字大街處決!”

又上下仔細看看這女子,

“若是你這副姿色,只怕全城的老少都能出來觀光!”

這女子忍不住顫抖起來,止不住的哆嗦,果然女子最恐懼的不是死亡,而是羞辱。

同為女子,梅兒卻沒功夫同情她,則更是發狠的說道,

“你也別想著咬舌撞柱的尋死,今日堂上你若是不能說出個子醜寅卯,到發落你那一天為止,幾百斤的鐐銬都讓你動彈不得!”

看著火候差不多了,梅兒又軟了語氣,

“你若是交代的清清楚楚,如何發落你,我們也不是無情之人,便是你難逃一死,也能讓你走的風風光光,便是你們一干教眾也拿你當個榜樣!”

梅兒又語重心長的說道,

“這裡不是大堂,就是我們幾個人來審你,便是你無論說什麼,也只有我們幾個知道,無論誰來打聽,你依舊是貴教鐵骨錚錚的女豪傑,如此兩全之事,你還有什麼放不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