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吃飯的人 作品

第134章 向南進軍(34)勃泥島情況報告2

 14、15世紀時華人曾在沙巴的今那巴打岸河居住,有一明朝使者王森屏傳說還做過沿岸地區的統治者-拉者,當時約公元1375年(明洪武8年)。 

 18世紀末葉,華人活動逐漸轉移該島的西部,主要集中在一些金礦開採地區,如坤甸和三發,大約在印章三十七年,有近百名客家人抵達坤甸,可說是開發此地的先軀者。估計在公元1820年,大約有3.6萬名華人居住在此礦區內,此後至公元1823)已達15萬人之多。 

 在殖民勢力進入這個島之後,他們開始忌妒華人在金礦區的利益,並使用權力限制華族移民和貿易,爾後逐漸減少,不少礦工也被迫遷徙至砂拉越。 

 除此之外這裡還短暫的建立過一個叫蘭芳共和國的國家,只不過因為一些特殊原因,沒有辦法放出來而已! 

 島的一些沿岸地區人口較多。如坤甸,是正處在赤道線上的一個城市,華僑最早來到這個地方,現華人也很多,市上大部分商店是華人開設的,因此中原風情很濃。因為是平原,這裡的河道四通八達,漁業發達,椰子樹也很多,椰幹用於出口。這裡天氣很熱,人們成天揮汗如雨(很早之前這片地區,華人數量就比較多了) 

 這個島也作為系統推薦適合移民的島嶼之一,也是能夠放下巨量人口的島嶼,能把中原地區飽經戰亂的人民,送到這個島上,大規模的開墾這個島上的田地。 

 可不是的,宿主!目前來說就是這個樣子!只不過您是什麼想法?我沒有其他的想法,有的話也只是,怎麼才能在徹底平定暹羅之後,在對這些地方進行殖民擴張,你要知道,我們現在日子可是很不好過的,最起碼就目前這個樣子而言,如果不盡快的搶奪更多的地盤,那麼我們將會在人口大爆發的時候,無力支撐他們的高速增長或者食物需求,而導致整個帝國崩潰,唉,我做了一件錯事,一件讓我始料未及的事情,原本以為將人口分散在海外,人口數量不會太大的增長,結果現在才發現,這相反會使很多本來餓死的人生育出後代,進一步增加人口數量,最終不管是殖民地還是本土,都會出現大量的人口現象,除非能夠實現工業革命化,否則人口只會越積越多!目前唯一的辦法,只有把他們轉移至海外,只能獲得源源不斷的海外領土,只有這樣才能吸收消化這些過量人口,系統你應該知道,在這個時期,人口的數量源源超過了,我們大明帝國能夠容納的合理範圍,本來這片土地最多隻能容納1億左右的人口,結果現在人口數量是我之前預估的2~3倍,已經達到了接近3億的數量,這使我明白,為什麼明末戰爭這麼慘烈了,除了食物不足之外就是土地不夠!因此為了減少起義戰爭帶來的慘痛損失!只能把這些過量的貧窮人口,源源不斷的送到海外去!否則一旦人口原地爆炸,那麼我們將死無葬身之地,準確的來說,現在人口已經爆炸了,不把他們移出去,只會把原先還比較平穩的基礎變得更加不平穩,為了朝廷的長治久安,也為了讓這些人不被餓死,只能採用這種手段了!雖然這會傷害很多的土著猴子之類的原始種族,但現在我也沒有辦法了,只有把這些人口炸彈甩出去,才能避免本土政權的崩潰,只要他們能夠在殖民地內開墾出足夠數量的田地,那麼他們將會把源源不斷糧食往國內運,進一步降低糧價,使更多的人生存下去!你要知道,後世的某些國家就是人口少,糧食產的多,經常拿這些東西出來賣錢或者要挾別人,是的,主人!戰爭的本質就是土地和食物!準確來說是資源,在這個時代,敵方的人口就是負資產,己方的人口是正資產,這可不是後世,人口缺到什麼國家都要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