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清 作品

第一百五十章 劉氏秘聞

當時恰逢彭城一帶的梅雨季,接連十幾日的陰雨彷彿是在助靖寧候府成事。

靖寧侯府決定採納以山洪毀滅罪證的建議後,就選了彭城劉氏出身的劉大年來執行此任務。

靖寧侯府之所以選劉大年,既是考慮到他對彭城郡最為了解,也暗藏著把彭城劉氏拉下水的小心思。

後面劉大年果然如靖寧候府設想的那樣找上了彭城劉氏。而且彭城劉氏還對製造洪災表現出了不同尋常的興趣。甚至在實施計劃的時候,額外多破壞了一些河堤。

最後的結果自然讓靖寧候府十分滿意。一場浩浩蕩蕩的洪水,將一切罪惡都淹沒殆盡。

山洪過後,靖寧候府在深山開採礦物、冶煉鍛造武器的痕跡被沖刷得乾乾淨淨。

監察御史剛找到私礦的地址,還沒查清楚背後是什麼人,整個礦就被洪水淹沒了。

洪水過後,一片狼藉,什麼線索也找不到了。曾經寄匿名舉報信的人也再無音訊。這件事最後就這麼不了了之了。

靖寧候府逃過一劫後,因為此事對彭城劉氏多有感激。他們雙方藉由此事也走得更近了。

不過,金賀雲派人下了大力氣去調查一番過後,才發現給監察御史送匿名舉報信的,恰恰是彭城劉氏的族人。

這就很有意思了。靖寧候府恐怕打死也想不到,讓他們惹上這樁麻煩,不得不忍痛割愛的罪魁禍首,居然就是後面幫他們掃尾的彭城劉氏。

甚至那個提出人為製造洪災建議的謀士,也是經彭城劉氏派去的人暗中點撥,才“自己”想出這個法子。

而彭城劉氏如此大費周章地佈局,目的絕不僅僅是趁機侵佔百姓田產,增強宗族的底蘊。

他們最終的目的是從靖寧候府手中將方縣的那處鐵礦不動聲色地納入自己囊中。

他們也的確做到了。

洪災一來,所有實證都被損毀殆盡。監察御史能耐再大,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根本無從查起。朝堂上,靖寧候府暗中動用手段,把有關方縣私礦的消息壓了下去。

結果就是,私礦一案地方上無人查,朝中無人提。從那以後就石沉大海,再無聲息。

而這恰恰是彭城劉氏想要達到的效果。彭城郡本就是他們的勢力範圍,不然他們也不會在朝廷之前更早發現靖寧候府在方縣的小動作。

靖寧候府的人撤走後,彭城劉氏立刻封鎖了方縣內關於深山之中有礦的消息。

與此同時,他們還藉助跟當地百姓籤的借款契約,逼迫百姓們要麼交出田產,要麼賣身為奴。

這樣一來,彭城劉氏將礦山周圍的百姓、田產大多變成了他們一族的私產。牢牢地將鐵礦掌握在了自己的手裡。

在那之後,他們便肆無忌憚地山中採礦、冶煉、打造兵器。

彭城劉氏不僅將打造出的兵器留作自用,還搭上了幾條走私的商路,把兵器以高價賣到冶煉鍛造技術不高的北漠。再用換來的巨量金銀財富打點官場、購置田產、擴充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