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清 作品

第七十六章 所見略同

盧明遠的這一番分析可謂是條理清晰、有理有據。

泰和帝聽得很是滿意,他緩緩點頭道:“明遠所言不差,朕對北境和南境的確不怎麼擔心。可以你所言,朕反倒對近在眼前的幾州疏於掌控,卻是為何?你來為朕和均衡解釋解釋。”

盧明遠躊躇了一下才說道:“這個問題牽涉甚廣,真要說起來怕是要追溯到前朝末年。微臣若不是曾纏著祖父講古,怕是也難以回答上來。

陛下既是想聽微臣解釋,那在下便斗膽說上一二。若有不妥之處,還請陛下和郡王殿下見諒。”

泰和帝鼓勵他道:“但說無妨!”

盧明遠這才繼續解釋道:“大齊腹地這六州環繞舊都和新京,由西至東依次為司州、洛州、平州、冀州、青州和徐州。

這其中,司州、洛州和冀州境內多有傳承久遠的世家大族。如今在大齊世家中執牛耳者的鄭氏和王氏便舉族居於司州,做了數百年皇城的舊都也在司州。說起來,大齊皇室在前朝也是洛州境內有些名望的世家。

前朝末年,上有昏聵無能、一心享樂的帝王、下有尸位素餐、魚肉百姓的官員,連年天災逼得百姓們起義不斷,外敵入侵則佔據了座座城池,中原王朝一時間搖搖欲墜。

彼時,一些出身世家、憂心天下的官員紛紛勸諫前朝末帝,希望能撥亂反正,卻被奸佞小人抓住機會反戈一擊。前朝末帝聽信讒言,動用刀兵將不少世家大族舉族抄滅。

那些世族累積數十代的財富被一掃而空,其中只有很少的部分被拿出來賑災打仗,大部分則為當權者肆意揮霍。

唇亡齒寒,剩餘的世家大族見狀也歇了延續國運的心思,轉而尋求自保。如此一來,世道越來越亂,這既給世族帶來族滅的風險,也讓他們迎來了乘勢而起的機會。

如今的大齊皇室便是在那個時候把握住機會乘風化龍!

祖父曾對微臣說,前朝末年蕭氏在一眾世家中不過二流,之所以能夠在諸多逐鹿中原的勢力中脫穎而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齊太祖之能遠超旁人。

太祖皇帝性情寬厚、慧眼識人,尤擅合縱連橫之道。他憑藉一己之力將當時四分五裂、各自為政的世家大族們重聚一堂,得到了他們的支持,勢力大漲,這才有了跟旁人扳手腕的本錢。

大齊立國之初,選擇了前朝故都作為都城,這裡盤踞著不少支持蕭氏的世家大族。太祖皇帝立國稱帝后兌現諾言,不僅給那些支持過他的世家子弟們加官進爵,還賜予世家大族各種特權,甚至賞賜了不少丹書鐵券。

以至於當時的大齊京都,世家的勢力空前強大,世族子弟的地位甚至堪比皇室宗親。

不過,太宗皇帝即位後,很是看不慣世家大族自恃有功高高在上的樣子,更不滿世族子弟憑藉特權肆意妄為、置大齊律法於不顧的表現。

所以,太宗皇帝一直有意無意地打壓世家的勢力。而他所做的對世家勢力打擊最大的一件事便是遷都新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