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清 作品

第十七章 碧雲往事

盧明遠說碧雲山這事兒說來話長還真不是託辭。光是碧雲山從建立到興起以及後來幾度興衰都能說上一天,要是再說到他們家與碧雲山的恩怨糾葛那就更多了。

不過,看胥琰難得興致盎然的樣子,盧明遠也不願讓他失望,便撿了些重要的說了一些。

大概六百年前,當時主掌中原的是建國已有一百五十餘年的大梁王朝。前一百年,大梁在幾代皇帝的勵精圖治下國力蒸蒸日上,四海臣服。但接下來的五十年裡大梁卻國運不濟,先後出了多位短命皇帝。皇位更迭頻繁,朝局動盪不穩,野心勃勃之人撥弄權術、戕害忠良。整個大梁陷入爭權奪利的漩渦中無法自拔。

恰逢此時,大梁北面的勁敵匈奴大肆南下,攻城掠寨,恍入無人之境。當時在位的梁厲宗不過是個十歲不到的孩子,朝政完全被外戚把持。外敵入侵,朝臣想的不是全力退敵,而是以此為契機打擊政敵。

大梁朝廷的不作為讓匈奴人更加猖狂,他們不再滿足於簡單的燒殺搶掠,開始有目的地一步步侵佔大梁的城池土地。

等到大梁朝臣終於反應過來時,匈奴人已經快打到梁京了。

面對身死族滅的風險,大梁士族爆發出常人難以想象的力量,掀翻了長期把持朝政的外戚,遴選了宗室中能力出眾的常洛王當攝政王。

常洛王攝政後大刀闊斧革除弊政,又選賢任能,挑選能臣良將前去抗擊匈奴,勉強抵住了匈奴的撻伐。

如此一來常洛王聲望日隆,梁厲宗這個傀儡皇帝的日子卻越來越艱難。朝野上下廢掉幼帝另立新主的呼聲越來越高。

就在朝臣已經開始著手廢立之事時,邊境傳回的消息讓局勢再次波雲詭譎起來。

梁厲宗的胞姐,大梁平寧公主暗自帥自己的親衛前往邊境。她收攏了在外戚倒臺風波中遭難的舅父在邊軍中的舊勢力,打出忠君衛國的大旗,竟然真的在與匈奴的作戰中屢戰屢勝。

平寧公主在戰場上鋒芒畢露,大肆展示了她不同尋常的文韜武略,獲得了整個北地所有百姓的崇拜甚至信仰。

隨著平寧公主奪回失地的消息不斷傳回梁京,關於廢立的爭論悄然平息。

戰爭爆發後的第五年,大梁和匈奴在各自付出沉重的代價後終於休戰言和。平寧公主作為最大的功臣帥軍回京之日,小皇帝和攝政王帶領文武百官出城十里相迎,大梁京城淹沒在久違的和平帶來的喜悅中。

但有心人都知道,大梁朝堂上一直勉強維持的微妙平衡隨著平寧公主的凱旋不攻自破。

所有人都在觀望京中的權利格局到底會發生怎麼樣的變化。

所有人也都在忐忑,如果攝政王和平寧公主相互鬥法,千瘡百孔的大梁是否還能經得起他們的折騰。

但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平寧公主在梁京舉行盛大慶功宴的第二天走進了攝政王府。她出來後便在當日的朝會上宣佈支持廢掉她胞弟的皇位,改立攝政王為新帝。

同時,她要求在大梁西北地區劃出一塊領地用於安置在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的娘子軍以及在戰亂中失去依靠的婦孺。她特別強調這塊領地並非她的封地,而是屬於將在那裡生活的所有女子,那裡的一切事務大梁不得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