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清 作品

第六章 一番部署

盧松毅坐鎮北境數十年,跟北漠大了一輩子交道,不過寥寥數問,便從胥琰的隻言片語中獲取了大量的信息,讓在座的齊人對如今北漠內部的局勢不再兩眼一抹黑。

當然,眾人也明白胥琰在很多事情上肯定還有所保留,但再想從他這裡挖出些什麼關鍵信息怕是不可能了。

盧松毅很清楚這一點,所以接下來並未再浪費口舌。轉而從阿莫遞交給他的牛皮袋中取出了那封北漠大王子的親筆信。

此信是用北漠的文字書寫,不過這也難不倒在座的齊人。

盧松毅、蔣易這些長年駐紮北境的邊將最重要的任務便是防備北漠的進犯。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因此,盧松毅在數十年前便對手下的將領立下規矩,命他們必須學會北漠的語言文字,加深對北漠的瞭解。大到北漠的風土人情,小到北漠人的飲食作息習慣等等,都要有所瞭解。

而鄭子清出身世家,家學淵源,習讀北漠文也不在話下。

盧松毅取出信後,當仁不讓,很快將其看完。也不見他臉上的神情有什麼變化,便把信直接給眾人傳閱。

這信中所言之意倒是與胥琰此前所說的大差不差,不過措辭卻強硬許多,字裡行間透露著高高在上的姿態。

不過,這也正是北漠大王子的風格。

再有金印為證,至少胥琰所言想要促成北漠大王子一方與大齊的合作共同轄制達勒這件事應是可信的。

當信件再次回到盧松毅手上後,他對胥琰說道:“大王子的意思我們明白了,只是此等大事不是我等所能決定的,需要殿下入京與朝堂上的諸位大人們商議。”

胥琰頷首:“您所言不錯,我們本也是衝著齊京而去的,只是陰差陽錯才到了這裡。為免後續路上再發生今日之誤會,還請諸位相助。”

“這還不簡單,本將吩咐下去從親衛營抽調一隊人馬隨你入京。有他們跟著,自然不會有不長眼的人上前冒犯。”蔣易爽快地說。

“不妥。”盧松毅反對道,“邊軍無令不得擅離,況且戰事將近,你身邊可用之人只能更多不可減少。”

接著,他轉而對鄭子清說道:“子清,眼下朔州危急。這裡離天武城又太近,一旦天武城被破,這裡恐怕也會隨之遭劫。我看不如這樣,你將礦場內服役的普通百姓遣散回鄉。如此一來,這裡只剩下少部分犯官族裔,禁軍看守的壓力也可大為降低。

屆時便能抽出一部分人手,由你親自帶人護送胥琰殿下進京,想必不會再出什麼岔子。”

“這——”鄭子清有些糾結。

護送胥琰入京促成雙方合作自然是功勞一件,只是他此番來到北境並非僅僅為做個看守礦場的副統領,還有其他目的。在任務完成之前,他不便回京。否則壞了族裡的佈置,他即便立了功也難逃責罰。

鄭子清思考片刻後回道:“世叔說的在理,近日勞役們因為兩國交戰惶恐不安,早日放他們離開也省得還要勞心勞力地彈壓他們,也能讓將士們輕鬆些。只是,我奉命駐守此地,馮繼祖走後,我若再離開怕是不妥。這樣,我親自選一批禁軍精銳,由我的副官帶領護送胥琰殿下,您看這樣安排如何?”

“也好。”盧松毅也明白此時鄭子清怕是不願意返京,“不過,除此之外,老夫還有一個不情之請。”

他指了指侍立在他身側的盧明遠道:“希望你能同意讓我孫明遠也跟隨胥琰殿下一起返京。他雖年紀尚輕,但自幼受我悉心培養,在年輕一輩中也算能力出眾。路上定不會拖後腿,說不定還能出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