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睡覺的小泉同學 作品

第三百二十四章 與樂和的合奏

“正是。”

樂和聞言,點了點頭,淡笑著問道:“不知姑娘是……?”

“小女是山東客商,前來東京做些生意,偶然碰上中秋燈會,便來湊一湊熱鬧。”

潘雪兒笑道:“聽樂先生笛藝如此高潮,小女一時技癢,便想與您合奏一曲,不知樂先生意下如何?”

“這……不大好吧?”

樂和麵露難色,歉意笑道:“你我萍水相逢,素不相識,豈可合鳴奏曲?”

然而,周圍正圍觀的眾人,見潘雪兒這一身蕙質蘭心的才女打扮,加上本就俊俏的容顏,與樂和堪稱郎才女貌。

眾人便紛紛鼓掌,喝彩起來道:“來一曲!來一曲!來一曲!”

樂和本想婉拒,但架不住眾人起鬨,只得無奈道,“既然如此,小生便與姑娘,奏上一曲。”

“不知姑娘,擅長何種樂器?”

“小女不才,每一種樂器,都懂上一二。”

潘雪兒淡笑道:“只要樂先生想,小女都可以奉陪!”

“哦?都懂一二?”

樂和的眼中,流露出一抹興味,接著便從身後,拿起一把古琴交給潘雪兒。

“既然如此,小生倒要向姑娘討教一二了。”

潘雪兒接過古琴,打量了一眼,嘴角不由得勾起了一抹自信的笑容。

這東西雖看著像琴,但其實並非琴,而是瑟。

琴的形狀,是一頭寬大,琴絃從細的一頭引出,程發散狀射向另一端。

弧形的琴面,象徵著天,平坦的琴底,象徵著地,是謂“天圓地方”者也。

而瑟,則很標準的長方形,四個稜皆稜角分明。

此外,琴和瑟最大的區別,便是弦數不同。

通常而言,琴只有七絃。

故而有詩云,知音無處問,冷落七絃琴。

而瑟,則都有五十根弦。

故唐李商隱有詩云: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樂和給自己這麼一樣樂器,就是在考自己。

當即,潘雪兒盤坐於地,將瑟置於膝頭,淡笑道:“看來,樂先生想與我來一曲琴瑟和鳴!”

“小女自當奉陪,樂先生請!”

樂和麵露欣賞之色,暗暗讚許地點了點頭。

若非對樂器有鑽研之人,很難看出琴和瑟的區別。

看來,這位姑娘並非誇誇其談,而是確實精通音律。

當即,他取了一隻瑤琴,坐於潘雪兒對面,頷首抱拳道:“那小生便獻醜了。”

說罷,樂和的手指撥弄在琴絃之上,傳出悠揚的琴聲。

潘雪兒一聽便知,樂和彈奏的旋律,是蘇東坡的《念奴橋》。

宋朝的流行歌曲,其實就是後世廣為流傳的宋詞。

只不過,後世的宋詞,大多都是學生們死記硬背,背誦朗讀。

而這些詞牌在宋朝,則是作為歌曲,彈奏及演唱出來的。

潘雪兒嫻熟地撥弄瑟弦,與樂和合奏而鳴。

自她指尖撥弄出的音符,彷彿與樂和的旋律,緊緊纏綿在一起。

給樂和的琴聲增添了不少柔美之意的同時,還絲毫不喧賓奪主地搶他的主音。

周圍的看客們,瞬間都忍不住滿臉欽佩和讚歎。

“這位姑娘的音藝,絲毫不在樂先生之下啊!”

“此般琴瑟和鳴,真乃天作之合也!”

樂和一邊彈奏琴曲,眼中一邊冒出興奮的精光。

他沒想到,他不過是來這東京的中秋燈會,消遣一二,竟然有幸結識了這麼一位,在音律方面的造詣不亞於自己的才女。

真是上天賜與的緣分啊!

當即,樂和與潘雪兒在沒有任何語言溝通的情況下,如配合多年的搭檔般默契,共同演奏了一曲蘇東坡的《念奴橋·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樂和難得碰上知音,彈奏得無比陶醉和投入。

而潘雪兒一邊彈奏著,心中感到無比慶幸。

她想到當初自己穿越之前,在蘇香雲的調教下,學習各種各樣宋代流行的古樂器,以及北宋末年最流行的幾個詞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