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彈怕水 作品

第兩百零三章 四野行(7)

  “李府君。”謝鳴鶴嘆了口氣,認真來告。“我們沒有取襄國郡的意思,取襄國郡是自討苦吃,這是實話,但是,我們黜龍幫想要阻止閣下取下此郡,閣下又能如何呢?”….李定陡然沉默了下來,就像之前那次一樣。

  “我們有兩位宗師,七八位成丹,凝丹都快好幾十了,還有五十多營兵馬,真的是什麼都十倍於閣下……甚至哪裡用許多兵呢?只要我們接受陳府君的邀請,然後派雄天王帶兩營兵進入這龍岡堡,再讓徐世英率五營兵壓到宗城對面與閣下對峙,閣下真能輕易取下襄國郡?”謝鳴鶴平靜來問。“還是說閣下以為,你板起臉來與我們劃清界限之後,還有資格獲得之前的待遇?”

  話至此處,謝鳴鶴終於抬起了自己束著的雙手,卻是一手指向對方,一手指向自己:“李府君!咱們倆家之前的心照不宣,是我們在遷就你們,不是閣下遷就我們……現在也是如此。”黃金書屋

  李定安靜聽完,忽然轉向身側。

  原本聽得入神的蘇睦立即將頭轉了過去,假裝什麼都沒聽到,而漸漸鼓起的秋風中,代表了李定真正實力的武安卒正在恪守著軍紀,並以一種遠比黜龍幫行軍隊列還要嚴整的姿態繼續入城。

  再往後看去,龍岡堡上,剛剛升起的李字旗幟正在迎風飄蕩。

  而龍岡堡與襄國郡城之間,則是隨風盪漾的麥浪與粟浪。

  李定看了一會,忽然回頭,語氣也輕淡了不少:“若是這般……謝兄……若是這般,為何黜龍幫要遷就我,甚至幫我得到襄國郡呢?”

  謝鳴鶴便要來笑。

  “我不是說張行……我知道他為什麼要這麼做,我是說黜龍幫,他是用什麼理由說服黜龍幫的諸位贈我襄國郡呢?”李定更正道。

  “我不知道閣下以為的張首席理由是什麼,但他給的理由其實並沒有說服我們,反而讓我們中有不少人憂心忡忡,只有少數人認可。”謝鳴鶴認真來答。“只不過首席如今到底是首席,我們也沒好頂的太過……他說,既然戰亂不可阻止,旱災已成定局,我們控制不了的地方,與其交給一群孬種來管,不如交給一些還有些樣子的人來管……武安郡是周邊諸郡中抗旱最得力的一家。”

  李定乾笑了一聲:“這話確實沒有說服力,換我我也不服……”

  不過,話剛說了一半,他便肅然起來:“但似乎正是張三這廝的言語,他總是這般以天下為己任,慈悲到了莫名其妙的地步!或者說,傲慢到了莫名其妙的地步!”

  謝鳴鶴沒有駁斥。

  “等襄國這裡的軍隊整編完了,我要見一見張行。”李定再度開口。“當面跟他聊聊,有些事情,他太自以為是了,也算給他提個醒。”

  “我可以去傳話。”謝鳴鶴正色道。“看看能不能儘快在秋收前定個日子見一見,不然可能就要秋收很久後了……我家首席對農事素來是最上心的,秋收、秋稅、築基、識字啊,沒完的。”

  李定點點頭,順勢拱手:“如此,閣下便回吧,我就不送了。”….謝鳴鶴也點點頭,然後拱手而走,算是從形式上將這座郡城交給了對方。

  一日之間,襄國郡全郡易主,而很快,天南海北,便都人曉得,武安郡的李定,做下了永安郡周效尚一般無二的舉動。

  而果然,大部分人也都接受了李定在政治上倚靠黜龍幫的設定。

  甚至有流言平地而起,說黜龍幫張三郎數條鯨骨徹底壞了大魏天下。

  當然了,這就是單純的流言,張行沒有反駁,其他什麼人也沒有反駁,因為稍微有些政治常識的人都知道,這個局面是必然的,是江都的虛實在徐州一戰暴露出來後引發的連鎖效應。

  事情到了這一步,根本沒有人能控制住局面。

  李定沒來得及去見張行。

  因為就在他奪取襄國郡七八日之後,地方官吏、倉儲剛剛接手的情況下,軍隊剛剛開始整編,實際上秋收已經在河南開始,並要迅速北進的情況下,北面趙郡的張太守忽然引幽州兵入境。

  這個消息,震動了整個河北。

  但馬上,各方勢力便意識到張太守此舉的某種“合理性”。

  要知道,在這之前,甚至黜龍幫沒有北進河北之前,河北西部沿山諸郡,所謂自南向北武安郡、襄國郡、趙郡、恆山郡便是一個隱隱背靠太原的小型鬆散軍政聯盟……這個聯盟是自保型的,是針對軍事實力強大的河間與幽州的。

  而現在,不管李定出於什麼原因,也不管是不是投奔了黜龍幫,反正他按捺不住自己的野心,兼併了襄國郡,然後自然會引起趙郡的強烈恐懼與不安。

  這個時候,原本的鬆散聯盟崩壞,面對著年富力強的李定,趙郡的張太守便要迅速尋求保護。

  他有四個選擇——太原、幽州、河間、將陵。

  選擇太原,會有很多很大的問題。

  比如說,如果太原出兵,勢必要捲入河北的戰爭漩渦,這是不智的,不然當初白橫秋也不會專門搞個鬆散聯盟了;而且人家白橫秋在太原跟東都對峙隱忍了好幾年,也沒有理由為了諸侯侵攻壞了那股定力和政治上的名譽;除此之外,太原出兵路線也是個大問題,趙郡沒有直接連通太原的通路,得從北面恆山郡走,這會更加麻煩。

  當然,李定壞了這個聯盟,白橫秋可能會比較憤怒,這算是求援的一個正面理由。

  但是,總體來說,太原依然不是個好的選擇,十之八九會求援失敗,而且太慢,不能讓張太守迅速獲得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