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有個大掌櫃 作品

第713章 基本演繹法

這就是歸納法的思考邏輯,是日常生活中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使用的思考方式,這樣的思考方式有一個很大的缺陷,就是有著時間和空間的雙重限制。

還是用前面太陽的那個例子,太陽東昇西落是人們在地球上所看到的現場,如果換一個星球換一個星系,也許那個星球上所看到的太陽就是西升東落的;而放到地球本身,誰又能保證未來幾千萬年、幾億年、幾十億年、幾萬億年太陽系不會發生意外,導致地球的運動規律發生變化呢?放到日常生活中就是父母老一輩的經驗在新時代新領域可能已經不管用了。

所以歸納法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必須限定在一個固定的空間和時間範圍中,其得出來的結論才是有效的,否則就存在不確定性。

而演繹法則和歸納法完全相反,是一種從一般到個體的思考方式,即通過一個已經確定的大群體來推斷群體中的個體,比如人類這個群體作為生物都會死亡——而小明是人類這個群體中的一員——所以得出結論,小明也會死亡。

這樣的思考方式優點是隻要群體這個大前提沒有問題就不可能產生錯誤,但缺點也在這個群體的大前提之上——群體經驗怎麼得來的?是前人通過歸納法得來的。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演繹法是建立在歸納法基礎上的一種邏輯思考方式,如果眼前的某件事超出了前人歸納的結論範圍,那麼演繹法就不可用了。

說白了,歸納法是將人們觀察到的事物和現象畫一個圈,人們再通過這個圈子裡得出的經驗去推測圈子外的事物,而演繹法則是在這個圈子內思考,只要沒超過這個圈子,那麼演繹法推理得出來的結論就百分百正確。

而福爾摩斯的基本演繹法則是在演繹法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將演繹法這種思考邏輯在生活中用到了極致,即在確定的大範圍內,通過眼前觀察到的現象將這個範圍內群體中與之無法對應的個體一一排除,最終剩下的一到兩個個體就是正確的。

在福爾摩斯系列的故事中,福爾摩斯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做各種稀奇古怪的實驗,觀察各種稀奇古怪的現象,這樣的行為其實就是福爾摩斯在對自己演繹法推理可能會用到的群體範圍通過歸納法進行總結,比如福爾摩斯觀察過上百種香菸菸絲燃燒後產生的不同的菸灰,所以通過案發現場掉落的菸灰一眼就能認出受害人抽的香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