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層 作品

第872章 祖龍魂死業猶在

    其實於和韋演的李斯,嶽關沒有特別滿意。

    主要是嶽關發現於和韋並沒有從內心裡認同李斯這個人。

    當然,於和韋依舊錶現的很好,畢竟他的基本功擺在那裡。

    不過和嶽關的期待,還是有一些差距的。

    每一個能夠在歷史長河中留下自己名字的人,都是當時的人傑。

    而在嬴政那個時代,李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綻放的光彩本應該僅次於嬴政。

    但是於和韋沒有演出這種感覺。

    當然,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同。

    嶽關覺得李斯應該更牛逼一點,其他人不認同,他也不會去強求別人,畢竟他的想法也不一定是正確的。

    但嶽關知道一件事——仙秦的李斯,是必須要特別牛逼的。

    所以於和韋如果不能把李斯演繹出風采,那仙秦的李斯,恐怕還真落不到他的頭上。

    不過專業的就是專業的。

    第二天,於和韋就讓嶽關看到了他的專業能力。

    焚書坑儒這件事情,在劇本里有整整兩集的劇情。

    這件事情涉及了很多歷史人物,但是在戲裡主要的角色其實就幾個人:

    僕射周青臣;

    博士淳于越;

    丞相李斯;

    秦王嬴政。

    這是涉及焚書的四個主要人物。

    具體到坑儒的話,那還要加上方士侯生和盧生。

    不過劇情安排自然是要先拍焚書,再拍“坑儒”。

    焚書的前因後果其實很簡單:

    秦始皇嬴政登基後,在政治、經濟上實行的改革,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其中最大的爭辯,就在於要不要繼續沿用分封制。

    在統一之初,就在要不要分封諸子為王的問題上,大秦的朝堂發生過激烈的爭論。

    當時以丞相王綰為首的一批官吏,主張秦始皇將諸子分封於佔領不久的燕、齊、楚故地為王,認為這樣有利於鞏固秦的統治。

    而當時身份王綰下屬的李斯堅決反對,李斯認為春秋戰國時期諸侯之所以紛爭,完全是西周分封制造成的惡果。只有廢除分封制,才可免除禍亂。

    直接和自己的頂頭上司站到了對立面,而且直接站到了秦國宗室的對立面,甚至站到了嬴政一眾皇子的對立面。

    這才是李斯的果決和魄力。

    千年以來,被惡意抨擊的並不是只有嬴政,李斯的才華和能力顯然也被人低估了很多。當然,這也不能全怪別人,畢竟李斯最後倒向了胡亥,洗不動。

    不過《大秦帝國之一統》裡拍不到那時候,所以李斯在《大秦帝國之一統》裡,就是一個十足的幹才。

    秦始皇嬴政最終採納了李斯的意見,在全國確立了郡縣制。

    這是焚書的前因。

    事隔八年之後,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秦始皇於咸陽宮舉行的宮廷大宴,又發生了一場爭論。

    這次的爭論,是師古還是師今的爭論,焚書之舉正是由此引發的。

    在宴會上,以僕射周青臣為首的大臣稱頌秦始皇的武威盛德,遠超上古聖皇。

    而博士淳于越則針對周青臣的腴詞提出了恢復分封制的主張。

    嶽關把王進松拉來客串了淳于越,一個客串性質的角色,對王進松這種級別的演員來說自然毫無壓力。

    王進松是這樣說的:“臣聞殷周之王千餘歲,封子弟功臣,自為輔枝。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今青臣又面腴,以重陛下之過,非忠臣。”

    翻譯一下的意思就是:我聽說殷商和周朝統治達一千多年,分封子弟及功臣做為膀臂輔翼。而現在陛下您雖統一天下,但子弟卻還是平民百姓,若一旦出現了田常、六卿奪權篡位的禍患,在朝中又沒有強有力的輔佐之臣,靠誰來相救呢?辦事不學習古代經驗而長期統治的朝代,我還沒有聽說過。現在周青臣等人又當面阿諛奉承以加重您的錯誤,不是忠臣。

    這段對話,嶽關讓《大秦帝國之一統》拍攝了兩版,一版古文版的,一版現代白話文版的。

    這段對話相對來說十分重要,古語有古語的好,而現代白話文更容易理解,所以索性全都拍了。

    嶽關扮演的嬴政聽到淳于越的進諫後並沒有做出反應,而是把淳于越的建議交給群臣討論。

    這時候於和韋扮演的丞相李斯出場了,明確表示不同意淳于越的觀點。

    “三代之爭,何可法也。儒生,不師今而學古,道古以害今,如不加以禁止,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

    這是兩個典型的對立陣營。

    淳于越認為效仿先賢才是王道。

    而李斯認為古不如今,要因時制宜,古代的政策,已經不適用於當代了,我們要做出新的決定。

    嬴政毫無懸念的站在了李斯這邊。

    不過嬴政還沒有表態,李斯就繼續提出了焚燬古書的三條建議:

    1除《秦紀》、醫藥、卜筮、農家經典、諸子和其他歷史古籍,一律限期交官府銷燬。令下三十日後不交的,處以黥刑並罰苦役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