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白杜五郎 作品

第350章 十月渡瀘


                 金沙江如今還叫瀘水,頗為有兇惡之名。

  但它的水面其實很平靜,水波淺淺淡淡的,如同在微笑一般,同時,這平靜之下又蘊藏著深不可測的神秘。

  大山環繞在兩岸,天地靜默,把人襯得如螻蟻一般渺小。

  幾個吐蕃人走在河畔,為首者名叫帕加。“帕加”在吐蕃語裡是“豬屎”的意思,賤名好養活的習俗在哪裡都有。

  帕加是吐蕃宰相倚祥葉樂的私人奴隸,他雖出身卑賤,但從小頭腦就特別靈活,願意學也願意想,甚至還會說幾句漢話,因此得到了倚祥葉樂的贊識。

  他是奉令來迎接娜蘭貞公主的,原本是在上游的龍開口渡等著,但前日聽到遊騎說遠遠見到對岸有炊煙升起,於是過來看看。到了一看,果然見到了對岸豎著的是倫若讚的旗幟。

  “我就說嘛,真是公主到了。”帕加喃喃自語道,“真是慢啊,大相從稻壩那條路南下,已經在南詔等了一個月了。”cdn.y13398281206.com/apk/aidufree.apk  愛讀免費小說app更新最快,無廣告,陳年老書蟲客服幫您找想看的書!

  他向北岸的身影揮動雙手,不停地呼喊起來。

  但過了許久都沒得到對面的回應,讓人心生疑惑。

  “他們怎麼不打招呼?”

  “太遠了,聽不清吧?”

  “放下船,渡河了再說。”

  帕加遂帶了五人乘小船劃往金沙江對岸,小船搖搖晃晃,劃了小半個時辰才抵達北岸,也被江水衝到了下游兩三里,帕加先下了岸,留下兩人負責把船劃回上游,他則先往那邊走去。

  沒多久,前方一隊吐蕃士卒走了過來,問道:“你們是什麼人?做什麼的?”

  “我們是大相麾下的親兵,來迎公主。”

  帕加應答之時,飛快地瞥了這隊人一眼,只見站在前方的三人沒有披甲,也沒有拿兵器。

  換作是一般奴隸奉命辦事,也就觀察到這裡了,帕加卻不同,他還注意到這前頭的三人分明餓得有氣無力了,居然能負責領隊並開口問話。

  至於按著刀站在那三人身後的則是六個高大漢子,雖也穿著吐蕃服飾,看樣貌,其中有兩人應該是羌人。

  雖說從戰國開始,西羌諸部中的發羌便遷到高原與吐蕃人繁衍,如今吐蕃也包含了許多羌族部落,但吐蕃人與羌人的相貌還是略有差異,羌人高鼻狹面,會更像漢人一些。

  這點差異,帕加是平時留心觀察過才看得出來。

  當然,護送吐蕃公主的隊伍中有羌人,乃至西域人,這都是理所當然之事,不值得疑惑。

  帕加說不出有何處奇怪,應話之後就恭敬立在那兒等著回應,可方才問話的士卒卻沒有答話,而是以求助的眼神看向了身後的羌人。

  “有船嗎?”那羌人乾脆問道,吐蕃語說得十分流利。

  帕加推測這羌人才是這隊人的領頭,偏是喜歡站在後面。

  “船在龍開口渡,大相安排了百餘船工擺渡。雖然離這裡有些遠,但小人就是奉命來帶路的。”

  “渡過了大江,往哪走?”

  “自然是去浪穹見大相了。”帕加笑道。

  那羌人摸著下巴,看著金沙江思忖了一會,道:“大軍一路南下,地勢險惡,遍佈瘴氣,士卒們傷的傷、病的病,已不能繼續往上游行軍了,你讓那百餘船工把船隻划過來。”

  帕加問道:“可南岸這段路不適應大軍行進,而且大相安排好了,南詔的官員已經都等候在對岸了。”

  “你只管去安排,廢話許多。”那羌人忽然發了火。

  “不是小人不肯安排,而是小人調動不了船隻啊。”帕加笑得愈發諂媚,又道:“將軍也知道,這大江上的船都是南詔人的,不是我們說調就調。”

  那羌人聞言默然。

  帕加再次瞥了他一眼,見他猶豫,問道:“將軍若做不得主,或許帶我去拜見公主或大臣?”

  也就是這一句話的工夫,帕加心裡奇怪道,自己雖然是奴隸,但是代表大相來的,倫若贊怎麼也該親自來見一面才是,怎麼能這麼怠慢?

  “小人帕加,是大相身邊的端墨的人。”帕加於是提醒了一下,“敢問將軍大名?”

  那羌人被他的名字逗得一笑,也自報了姓名,道:“荔非元禮。”

  “荔非元禮將軍有禮了,這是大相的信物。”

  荔非元禮看了帕加遞來的信物看了,隨手把一面吐蕃軍中的令牌丟過去,道:“倫若贊病了,不便見伱,你持這令牌去把船隻調過來就是。”

  帕加接過令牌,問道:“大臣可需要小人帶話給大相?”

  “說了,他病了。”

  “是。”

  帕加心存懷疑,但他只是一個小人物,這些事不是他能多管的,萬一得罪了公主或護衛大臣。

  在沒有出問題的情況下,他只需要奉命行事便好。

  ~~

  荔非元禮盯著帕加重新渡江了,方才押著三個吐蕃俘虜轉回了王忠嗣面前。

  他是羌人不假,但也是唐軍士卒,在河隴戰場上還是探馬,專門打探吐蕃軍情,因此吐蕃語說的極好。這次南征,軍中調了不少像他這樣的老卒來。

  “節帥,應付過去了,讓他將船隻調來。”

  王忠嗣並沒有因此而鬆一口氣,問了荔非元禮與帕加之間對話的詳情,臉色反而愈發凝重。

  他下令軍中加快速度吹革囊、造竹筏,爭取儘快把更多士卒先渡到對岸,如此,若被看出破綻,還可迅速奔襲太和城。

  入夜,營地沒有點起篝火,王忠嗣思忖著南詔這一仗,整夜難以入眠,親自安排了巡衛,天明後便繼續督促軍務。

  用午膳時,他捧著肉乾嚼著嚼著,疲倦地眯著了一會。

  沒多時,有腳步聲傳來,他當即就醒了,卻聽帳外道:“不是急事,晚些再與節帥說不妨。”

  王忠嗣睜開眼,走到帳外,有士卒們正在交談,他才要問出了何事,荔非元禮匆匆趕了過來。

  荔非元禮的神態比昨天要倉促得多,走到王忠嗣面前,低聲道:“節帥,有吐蕃官員到了,自稱貢傑贊,揚言一定要見到倫若贊。攔不住,他馬上要闖營了。”

  “多少人?”

  “帶了有五十人來,若攔他,他便要動手的架勢。”

  “他見過吐蕃公主嗎?”

  “這是吐蕃宰相手下的官員,怕是糊弄不過去。”

  王忠嗣吩咐道:“傳令下去,全軍隨時準備渡江。”

  他不會花更多的心思應付這些吐蕃人,更願意以一個將領的辦法去解決問題。這一路跋山涉水而來,他早做好了會被敵人察覺行蹤的準備,一旦被察覺,那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撲太和城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