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冠才 作品

第410章 木牛和流馬


  此後一連數天,蜀軍每天都會來到魏軍營寨前搦戰。

  而司馬懿則被打怕了,再加上兵力不足,因此死死龜縮在營寨之中,說什麼都不肯出來接戰。

  這天諸葛亮坐著四輪車,來到祁山之前查看地形,忽然看見一個山谷,形狀如同葫蘆一般外小內大,谷中足以容納數千人。

  山谷後方則是兩山環抱,只容一人一馬可以通行。

  他頓時心中一喜,問同行的嚮導官道:“此處是何地名?”

  嚮導官回道:“此地名為上方谷,也叫葫蘆谷。”

  諸葛亮點點頭,轉身返回了營寨,隨後就叫來裨將杜睿和胡忠二人,細細叮囑了一番,又傳令召集隨軍的匠人一千餘名,偷偷開拔到了葫蘆谷中,製造“木牛”和“流馬”備用。

  接著又命馬岱帶領五百士兵守住谷口,囑咐道:“匠作人等,不許放出,也不許外人進入。我會不時前來查看,捉司馬懿之計,就在此舉,切切不可走漏消息。”

  馬岱領命離去,而杜睿和胡忠也很快帶著一千多名匠人,進入山谷後開始製作木牛流馬。

  這天,長史楊儀來向諸葛亮稟報:“如今糧米都在劍閣,靠著人夫牛馬運輸,很是不便,如之奈何?”

  諸葛亮笑道:“吾已謀劃多時,此前積攢了許多木料,以及在西川買了許多大木,正讓人制造木牛流馬,用它們搬運糧米,很是方便。而且木牛和流馬都不需要飲食,可以晝夜運輸。”

  眾人聽完後都大吃一驚,有人忍不住問道:“自古至今,不曾聽聞有木牛流馬之事,不知丞相有何妙法,能夠造出此物來?”

  諸葛亮回道:“吾已令人依法制造,尚未全部完成。我今日先將木牛流馬之製作方法,以及尺寸大小、長短寬窄都寫個明白,汝等不妨一看。”

  眾人聞言大喜,諸葛亮開始揮筆寫字,眾人圍在他身邊仔細觀看,只見他下筆如風:

  造木牛之法:方腹曲頭,一腳四足;頭入領中,舌著於腹。載多而行少:獨行者數十里,群行者二十里。曲者為牛頭,雙者為牛腳,橫者為牛領,轉者為牛足,覆者為牛背,方者為牛腹,垂者為牛舌,曲者為牛肋,刻者為牛齒,立者為牛角,細者為牛鞅,攝者為牛鞦軸。牛仰雙轅,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每牛載十人所食一月之糧,人不大勞,牛不飲食。

  造流馬之法:肋長三尺五寸,廣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軸孔分墨去頭四寸,徑中二寸。前腳孔分墨二寸,去前軸孔四寸五分,廣一寸。前槓孔去前腳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長二寸,廣一寸。後軸孔去前槓分墨一尺五分,大小與前同。後腳孔分墨去後軸孔三寸五分,大小與前同。後槓孔去後腳孔分墨二寸七分,後載克去後槓孔分墨四寸五分。前槓長一尺八寸,廣二寸,厚一寸五分。後槓與等。板方囊二枚,厚八分,長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廣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三鬥。從上槓孔去肋下七寸:前後同。上槓孔去下槓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長一寸五分,廣七分:八孔同。前後四腳廣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靬長四寸,徑面四寸三分。孔徑中三腳槓,長二尺一寸,廣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槓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