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冠才 作品

第400章 司馬斬偏將


  很快大軍遭遇暴雨侵襲的消息傳入了洛陽,皇帝曹睿下旨設壇,乞求天晴,卻毫無作用。

  黃門侍郎王肅上奏道:“千里饋糧,士有飢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從千里之外運送軍糧,士兵就會忍飢挨餓。臨到做飯前才去砍柴割草,部隊就會吃不上飯。)。在容易行軍的平路上尚且如此,更何況如今我軍還要深入險地,靠著開闢道路才能前行,困難更是百倍增加。現在加上連日暴雨,山地溼滑,大軍難以鋪展開來,糧草又因路遠而難以補給,實乃行軍之大忌也。聽聞曹真出兵已經一月,卻不過才走了半途,所有戰士都被迫參與修路。而蜀軍卻能以逸待勞,此也是兵家最忌憚的。比如武王伐紂,只因時機不對,大軍出了函谷關而又撤了回來,還有本朝武帝(曹操)與文帝(曹丕),征討江東,數次到了江邊又撤軍罷戰。都是因為能順天知時,通於權變。還請陛下能體諒士兵在暴雨中的艱難,先罷兵休戰,等日後有機會,再重新用兵。”

  曹睿聽完這番長篇大論之後,正在猶豫不決之間,又有大臣楊阜和華歆接連上奏,意思也都和王肅差不多。

  於是曹睿終於拍板,下旨召曹真和司馬懿還朝。

  而此時的曹真也正在和司馬懿商議:“如今一連陰雨三十餘天,士兵沒了戰意,都起了迴歸之心,如何是好?”

  司馬懿說道:“不如先撤兵。”

  曹真點點頭,又問道:“若是孔明領軍追來,又該如何應對?”

  司馬懿想了想回道:“那就派兩支軍隊斷後,才好從容而退。”

  不久之後,撤兵的聖旨也從洛陽而來,於是兩人下了決心,將大軍前隊轉為後隊,開始徐徐撤退。

  蜀軍這邊,諸葛亮一直在觀察天文,眼看下了整月的秋雨即將結束,於是不等天晴,就傳令大軍向赤坡集結駐紮。

  很快軍隊集結完畢,諸葛亮在中軍大營升帳,召集了眾將說道:“吾料魏兵必退,魏國皇帝也必會下旨來召曹真和司馬懿的大軍回師。我軍若是貿然追擊,對方必有準備,不如放任他離去,再做良圖。”

  話音落下,一名士兵就進帳前來稟報,說王平派人來報,魏軍已經開始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