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冠才 作品

第382章 急行軍平叛


  孟達看完書信之後,忍不住笑道:“都說諸葛孔明心眼多,從此信來看果然如此。”

  於是命下人準備筆墨,提筆寫了一封回信,命那心腹再度回送給諸葛亮。

  心腹一路風塵僕僕地又將信送到了蜀軍大營中,諸葛亮拆信觀看,見上面寫道:適承鈞教,安敢少怠。竊謂司馬懿之事,不必懼也:宛城離洛陽約八百里,至新城一千二百里。若司馬懿聞達舉事,須表奏魏主。往復一月間事,達城池已固,諸將與三軍皆在深險之地。司馬懿即來,達何懼哉?丞相寬懷,惟聽捷報!

  書信寫得也是簡單明瞭,就是說諸葛亮多慮了,司馬懿居住的宛城離洛陽有八百里遠,離自己所在的新城更是有一千二百里,就算真的事情洩露,他也需要先向洛陽稟報並收到回覆後才能對自己下手。

  這一來一去,起碼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到時候自己的城防和軍隊早已做足了準備,所以不會懼怕司馬懿。

  諸葛亮看完內容之後,頓時變了臉色,一把將竹簡寫成的書信擲於地上,頓足道:“孟達必死於司馬懿之手也!”

  旁邊的馬謖聞言,從地上撿起書信迅速看了一遍,倒是覺得孟達所言有理,於是不解地問道:“丞相為何如此說?”

  諸葛亮道:“兵法有云:攻其不備,出其不意,何來的一月之期?曹睿既然委任了司馬懿便宜行事,他又何須事事奏報?到時候若是知道孟達造反,不須十日,司馬懿的大軍必到,哪裡有時間讓他慢慢準備?”

  說完之後便對著孟達的心腹說道:“子度(孟達)若是還沒舉事,切記不要讓任何人知道此事,否則一旦洩露,必然失敗。”

  心腹點頭,隨後拜別了諸葛亮,返回新城去了。

  司馬懿當初閒居在宛城,得知魏軍接連戰敗於蜀軍,忍不住仰天長嘆。

  他有兩個兒子,長子名司馬師,字子元,以及次子司馬昭,字子尚,兩人素來懷有大志,並通曉兵書。

  這天兩個兒子都隨侍在司馬懿身邊,看見他嘆息,便問道:“父親為何長嘆?”

  司馬懿搖搖頭,並沒有回答,而是說了一句:“汝輩豈知大事乎?”

  司馬師眼珠一轉,回道:“莫非是在嘆陛下不肯重用父親?”

  司馬昭則在一旁笑著說道:“父親莫急,早晚必有恩旨前來宣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