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冠才 作品

第349章 徐盛斬孫韶


  秦宓語聲清朗,在張溫的質問下對答如流,一時間滿座皆驚。

  張溫見自己沒能難住對方,一時間也沒了聲音。

  秦宓卻反客為主,倒過來問張溫道:“先生乃是東吳名士,既然以天之事問我,必然是深明天之理的大才。當初混沌初分,陰陽分離,其中輕清者上浮而為天,重濁者下凝而為地,直至共工氏戰敗,以頭觸不周山,天柱因此而折,地維因此而缺,使得天傾西北,而地陷東南。請問天既然清而上浮,又為何會傾向西北?而輕清之外,還有何物?有請先生教我。”

  這個問題問得可謂刁鑽,就算是老子重生,孔子復活,只怕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張溫被問得無言以對,發愣半晌後終於離席起身,對著秦宓重重一揖:“想不到蜀中多出俊傑,方才一番高論,使吾茅塞頓開也。”

  諸葛亮生怕張溫羞愧過度,於是在一邊開口打起了圓場:“酒席上的問答,不過都是戲言耳,足下深知安邦定國之道,何必在意此唇齒之間的勝負?”

  張溫轉身又向諸葛亮拜謝,隨後帶著鄧芝匆匆上路,再度往東吳而去。

  一路無話,很快兩人又回到了江東,拜見孫權之後,張溫將劉禪和諸葛亮答應永結盟好的事情說了一遍,並說西蜀特意派遣戶部尚書鄧芝再來東吳,以示答禮。

  孫權大喜之下,設下酒宴款待鄧芝,席間問道:“若東吳與蜀國同心滅魏,使得世間太平,吳、蜀分治天下,豈不樂乎?”

  鄧芝回道:“天無二日,民無二主,一旦魏國被滅,天命究竟會歸於何人,暫時未知。但為君者,各修其德,為臣者,各盡其忠,則戰爭方能止息。”

  這句話回答得模稜兩可,孫權聽完後大笑幾聲:“鄧尚書也算實話實說,真是實誠之人。”

  隨後下旨重賞鄧芝,從此兩國正式結盟,共抗魏國。

  事情很快就被細作探知,併火速奏報回了許昌,曹丕得知後不由大怒:“吳蜀連和,必有圖中原之意也,不如朕先派兵伐之。”

  此時魏國的大司馬曹仁和太尉賈詡都已身亡,侍中辛毗出班奏道:“中原之地,地闊而民稀,陛下想要用兵,短時間並無優勢。為今之計,不如先屯田十年,使得糧食充足,然後出兵,則吳、蜀方可破也。”

  曹丕卻根本聽不進去,叱道:“此乃迂儒之論!如今吳、蜀連和,早晚必來侵犯我境,哪裡還等得起十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