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冠才 作品

第344章 三路皆敗退


  章武二年夏季六月,東吳陸遜大破蜀軍於猇亭、彝陵之地,劉備被迫撤至白帝城,並命宿將趙雲領兵據守,以防東吳追擊。

  不久之後,馬良從成都匆匆返回,得知戰事已敗,不禁懊惱不已,只能將諸葛亮說的話,一五一十奏報給了劉備。

  劉備聽完後長嘆一聲:“朕若是早聽丞相之言,不致有今日之敗,如今有何面目回成都去見群臣?”

  隨即傳旨就在白帝城暫時駐紮,將城中的館驛改名為永安宮,以示為皇帝行宮。

  隨後自有官員統計此次戰事之損失,並得知馮習、張南、傅彤、程畿、沙摩柯等文武官員,都已經歿於此戰之中。

  劉備傷感不已,又有近臣奏報:“黃權帶著江北之兵,投降魏國去了,陛下可將其家屬,移送有司問罪。”

  劉備無力搖手:“黃權被東吳大軍隔斷在長江北岸,欲歸無路,不得已而降魏,這是朕負了他,非他負朕也,何必還要為難他的家屬?”

  因此非但沒有移罪於黃權的家屬,反而還按照常例,仍然命官府照常發放俸祿糧米。

  視線來到黃權這邊,他降魏之後,就被引領去覲見了曹丕,後者問他道:“卿今日降朕,是欲追慕於陳、韓否?”

  他口中的陳、韓,指的是西漢開國功臣陳平和韓信,曹丕此話不但將黃權比作了能輔佐魏國的大才,更是隱隱把他自己比作了漢高祖劉邦。

  黃權卻毫不為曹丕此話而興奮,反而流著淚說道:“臣受蜀帝之恩,殊遇甚厚,令臣總督諸路軍馬於江北,卻被陸遜隔斷了歸路。臣歸蜀無路,又不能降吳,因此才來投奔陛下。本為敗軍之將,能免一死已是萬幸,安敢再追慕於古人?”

  這番老實話反而讓曹丕聽得大為放心,讚賞之下,當場便將其封為鎮南將軍,然而黃權心中有愧,堅持不肯接受封賞。

  這時突然有奏報傳來:“細作從蜀中返回,說蜀國皇帝下旨,將黃權一門老小盡數誅戮也。”

  黃權聽到奏報後,神色不動,淡淡說道:“臣與蜀國皇帝,推誠互信,他知道臣投降的本心,必然不會殺害臣之家小。”

  曹丕聞言,又感慨了一番,隨後轉頭問賈詡:“朕欲一統天下,是應該先取蜀還是先取吳?”

  賈詡回道:“劉備雄才,加上諸葛亮善於治國,而東吳孫權,能知虛實,又有陸遜屯大兵於險要之地,與我魏國有長江大湖阻隔,兩者都不是在短時間內能謀劃的。以臣看來,魏國諸將之中,皆無孫權和劉備的真正對手,就算陛下以天威御駕親征,也不是什麼萬全之策。如今之計,還是應該謹守邊關,待吳、蜀兩國出現什麼變故,才是出兵的最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