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冠才 作品

第230章 眾將奪錦袍


  東吳水軍被諸葛亮預先埋伏的關羽、黃忠、魏延三支兵馬打得落花流水,黃蓋和韓忠急忙揮軍上前接應,才算慢慢穩住了陣腳。

  周瑜在軍陣中遙望遠處劉備等人就停駐在一處小山的山頭上,正對著這裡指指點點,耳中“周郎妙計安天下”的喊聲一陣接一陣,頓時把他氣得七竅生煙,大叫聲中箭瘡迸裂,昏厥於地。

  東吳眾將眼見都督暈倒,急忙將他抬上船後匆匆撤離,諸葛亮也不揮軍追趕,帶著劉備和孫夫人在軍隊簇擁下返回了荊州。

  周瑜回到柴桑後,想起“周郎妙計安天下”這句話,心中就有被強烈羞辱的感覺,因此上書孫權,要親自提兵與諸葛亮決一勝負,一雪恥辱。

  孫權對他言聽計從,當即就準備拜老將程普為都督,不日起兵攻打荊州。

  老臣張昭及時站出來阻止了這一危險舉動,諫道:“主公不可衝動!曹操想必正日夜思索著要報赤壁之仇,只是懼怕孫、劉聯手,這才沒敢輕易興兵。主公若是真的為了洩一時之憤,與劉備互相攻伐,則曹操必然乘虛來攻,則我東吳國勢危矣!”

  大臣顧雍也出來勸解道:“許昌必然會派有細作在東吳之地,一旦得知孫、劉不睦,曹操必然會派人去勾結劉備。萬一劉備在我東吳大軍壓迫下投向曹操,則江南從此不安也。為今之計,倒不如派人趕往許昌,上表推薦劉備為荊州牧,以示兩家交好。曹操必然因此不敢隨意加兵於東南,又能使劉備不再仇恨主公。然後尋找時機,使人離間曹、劉,令其相攻,我江東再乘隙圖之,方為上策。”

  一番話說完後,孫權低頭沉思許久,終於豁然開朗:“元嘆(顧雍字)之言甚善,只是當派何人去許昌為好?”

  顧雍微微一笑:“此間正好有一人,乃是曹操敬慕之人,可以去許昌做使者。”

  孫權問是何人,顧雍回道:“華歆在此,何不遣他前去?”

  華歆字子魚,是平原郡高唐縣人,早年拜太尉陳球為師,與盧植、鄭玄、管寧等為同門。

  他又與管寧、邴原共稱一龍,華歆被稱為龍頭,是天下聞名的高人名士,所以顧雍才會推薦他作為東吳使者前去許昌。

  孫權聞言大喜,當場派遣華歆為使臣,讓他攜帶奏請劉備為荊州牧的齎表前去許昌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