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冠才 作品

第173章 拱手送荊州


  願意跟隨劉備從樊城出來的老百姓足有六七萬人,經過襄陽時因為魏延打開了城門的緣故,又跑出來大約一兩萬百姓。

  再加上一萬左右的軍隊,這支軍民混雜的龐大隊伍,人數已經直逼十萬。

  因此此時荊山腳下的小道上,到處都是摩肩接踵的人群,隊列前後綿延了足有十餘里長。

  百姓行走起來,不像軍隊那麼快捷,很多人都肩扛手挑著臃腫的行囊,還有大大小小的各種車輛,上面都堆滿了行李或者坐著老人和孩子,所以速度堪稱奇慢。

  離開襄陽時,劉備詢問過從城裡跑出來的百姓後,特地去了一趟劉表的墓地。

  劉表的陵墓修得倒也還算氣派,周圍方圓二十餘畝,遍植青松翠柏,墳墓以磚石壘砌,墓前還修建了一座祠堂,裡面豎立著一塊記錄其生平事蹟的《劉鎮南碑》。

  劉備命人準備了一些簡單的祭品,帶領官員武將們來到墓前哭拜道:“備無德無才,有負兄長寄託之重,罪在一身,與百姓無關。兄長若是英靈不遠,還請垂憐百姓哀苦,救一救荊襄之民。”

  說這番話時,他情真意切,表現得極為悲痛,讓看見這一幕的軍民無不為之落淚,也更加堅定了他們要追隨這位愛民如子的劉皇叔的心思。

  祭奠完成之後,這支龐大的隊伍便再度起行,按著預定的計劃往江陵跋涉。

  途中收到情報,曹操已經率領大軍佔據了樊城,正在派人蒐集船筏,很快就會渡江而來。

  事情顯然已經到了非常急迫的關頭,曹軍隨時都會大舉追來,而劉備這邊卻因為帶著大量百姓的原因,每天行軍的速度慢得令人髮指。

  於是有官員對他建議道:“軍隊若是能儘快趕到江陵,憑藉江陵城的高牆和城內的各種儲備,足可抵禦曹軍進攻。可是如今帶著這十萬民眾,每日前行不過二三十里,如此何時才能到得江陵?一旦曹兵追上,又拿什麼迎敵?主公不如先拋下百姓,領軍先行一步。”

  劉備卻說什麼也不肯拋下百姓,堅持道:“自古成大事者,必以人為本。如今有這麼多人願意歸隨於我,怎能隨意棄之?”

  這番話傳到百姓耳中,自然又是人人感恩,甚至於後來有人感念劉備的仁義,特地寫了一首七言來傳頌他的美德:臨難仁心存百姓,登舟揮淚動三軍。至今憑弔襄江口,父老猶然憶使君。

  可是這麼一來,劉備的名聲固然是更加好了,但是對於目前的處境卻沒有半點幫助,甚至都已經到了火燒眉毛的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