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冠才 作品

第168章 荊州議降曹


  劉琮此時年方十四,性子還算有些聰慧,他在蔡氏的示意下,便以接班人的身份召集了文武官員,提出了一個問題。

  “吾父親已逝,兄長劉琦現在江夏,還有一個叔父劉備則在新野。汝等依父親遺囑立我為主,但若是兄長與叔父因此興兵問罪,該如何是好?”

  這句話擺明就是在試探文武官員對於他繼位的態度。

  官員們也都不是笨蛋,從劉表病重期間、蔡氏封門不許人探望的事情上,早都隱約猜到了背後的貓膩。

  只是荊州軍權都握在蔡氏一門手中,大公子劉琦又向來以軟弱著稱,手裡也沒有太多兵馬,斷然不會是蔡氏的對手。

  所以眾人雖然知道劉琮這個所謂的繼承人來路不正,卻也沒人敢在這時候站出來查問真相。

  只有幕官李珪聽見劉琮的問話之後,坦然走上兩步,朗聲道:“公子之言甚善,如今還是應該立即發哀書至江夏,讓大公子為荊州之主,再請劉玄德一同理事。如此才可以北敵曹操、南拒孫權,此方為萬全之策也!”

  這句話一說出來,其他官員無不駭然變色,這個李珪的膽子也未免太大,這是明擺著是不肯承認劉琮的繼承資格啊。

  果然蔡瑁第一個跳了出來,指著李珪罵道:“爾區區一個幕官,竟敢在此胡言亂語,違逆主公的遺命!”

  李珪竟然毫不退讓,也指住了蔡瑁回罵道:“爾等內外勾結、假稱遺命、廢長立幼,真以為旁人不知否?眼看荊襄九郡就要斷送於蔡氏一門手中,若是故主有靈,必然降下天雷劈死爾等!”

  這番話罵得就有些狠了,而且直言不諱地點出了蔡氏假傳遺囑的事情,蔡瑁頓時惱羞成怒,當場下令命殿上的衛士將李珪推出去,即刻斬首。kuAiδugg

  這李珪也是條漢子,一直到被壓在行刑臺前即將人頭落地的一刻,依然對蔡氏大罵不止。

  然而以他區區一個幕官之力,除了送上一條性命之外,完全於事無補。

  其他官員在看見李珪血淋淋的人頭之後,更是噤若寒蟬,再無一人敢於反對劉琮繼位的事情。

  於是在蔡瑁的血腥手段震懾之下,劉琮正式成為了荊州之主。

  蔡氏一族也就此成為了最大的利益獲得者,荊州所有的兵馬都被牢牢在了蔡氏族人手中。

  蔡瑁又命治中鄧義、別駕劉先守衛荊州南郡,以防江夏的劉琦。

  而蔡夫人則帶著劉琮、領了大批兵馬前出去了襄陽城駐紮,目的則是為了防備新野的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