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冠才 作品

第91章 孔融薦禰衡


  此時賈詡又給曹操出了個建議:“劉景升向來喜歡接納名流,丞相不如派遣一個有名望的才士去遊說方能成功。”

  曹操點點頭,轉身問荀攸:“東達(荀攸字)以為派何人去為好?”

  荀攸微微一笑:“此人近在眼前,就是新上任的將作大匠,孔融是也!”

  曹操笑道:“既然如此,那公達就代我前去詢問一下孔融的意思。”

  荀攸欣然而往,見到孔融後說道:“丞相想要一位有名望的才士,作為前往荊州招安劉表的人選,公覺得自己可能勝任?”

  孔融搖搖頭:“我哪裡算什麼有名望之人?不過我倒是有一個好友名叫禰衡,字正平,他的文才勝過我十倍。此人尤其適合陪在陛下左右參議國事,我稍後就會上表給天子推薦此人。”

  果然沒過幾天,孔融就寫了一封奏疏上表朝廷:

  臣聞洪水橫流,帝思俾乂鋃,旁求四方,以招賢俊。

  (臣聽說堯帝在位時大水氾濫,皇帝想要治理水患,因此廣求天下能治水的賢才。)

  昔世宗繼統,將弘基業,疇諮熙載,群士響臻。

  (昔日漢武帝繼位,立志要擴大祖宗基業,所以也曾訪求天下賢才,四方之士群起響應。)

  陛下睿聖,纂承基緒,遭遇厄運,勞謙日昃。惟嶽降神,異人並出。

  (陛下睿智聖明,繼承了漢室基業,雖遇見董卓禍亂朝政,仍謙虛勤政,因此大山降下神人,而神人則化為奇才出世。)

  竊見處士平原禰衡,年二十四,字正平,淑質貞亮,英才卓躒。

  (我見還未出仕的平原人禰衡,年方二十四歲,表字正平,品格高尚、是個賢明卓越的人才。)

  初涉藝文,升堂睹奧,目所一見,輒誦於口,耳所暫聞,不忘於心,性與道合,思若有神。

  (他剛剛涉獵六藝這樣的古文,學問便已經登堂入室,眼睛看過一遍就能熟練背誦,耳朵只要聽見內容,就能牢記於心。他本性與大道相合,所以思慮如神。)

  弘羊潛計,安世默識,以衡準之,誠不足怪。

  (西漢時的御史大夫桑弘羊以心計著稱,還有一位西漢大臣張安世則以記憶力聞名,但兩人如果和禰衡比起來,也算不上什麼奇才。)

  忠果正直,志懷霜雪,見善若驚,疾惡如仇。

  (他忠誠正直,志懷高遠,見善行則驚起效仿,見惡行則如仇人。)

  任座抗行,史魚厲節,殆無以過也。

  (戰國時魏文侯的大臣任座敢於當面批評主上,春秋時的衛國大夫史魚品節正直,但也都不如禰衡。)

  鷙鳥累百,不如一鶚。使衡立朝,必有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