匂宮出夢 作品

112,樂子


                 在塔列朗的冷眼旁觀之下,艾格隆結束了自己和即將繼承撒丁王國王位的阿爾貝託親王的會談。

  眼下親王已經離開,但是首相和皇帝陛下之間的秘密商議卻還在繼續。

  雖然在艾格隆面前,阿爾貝託親王表現出了一副親密戰友、異姓兄弟般的熱情姿態,但是塔列朗卻根本不信任對方的表現,認為這不過是一種刻意為之的表演罷了。

  當然,艾格隆也是這麼想的。

  說到底,對法國來說,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四分五裂都是符合自身利益的,任何一個方向成為一個統一國家,都可能成為一場地緣政治災難,他沒有任何理由去幫助這一歷史進程。

  他也知道,“民族主義”的崛起是這個世紀難以抗拒的歷史潮流,他不能一個人改變整個大勢,但即使如此,他也可以儘量延緩它的發生,讓自身的利益得到長久維護。

  換句話說,如果霍亨索倫和薩伏伊家族的統一狂潮被他強行遏制,那麼在短時間內也很難會產生類似的替代者。

  類似的權衡利弊,君臣兩個人已經私下裡進行過很多次,彼此都已經達成了默契,所以塔列朗也沒有再不厭其煩地給艾格隆上課,他現在最關注的反而是另外一個問題。

  為了拉攏梅特涅,他認為首先要給梅特涅上眼藥,讓他處於一種危機感當中,最終讓他不得不向法國這邊靠攏。

  而現在,這個機會就來了。

  毫無疑問,這是一種兩面派做法,是在玩火,有可能就會釀成災難,但是對老於此道的塔列朗親王來說,倒正是胸有成竹。

  “陛下,親王來這裡的行蹤相當隱秘,但是我會有特殊渠道,讓梅特涅在不經意之間知道這個消息。”他微笑著向艾格隆稟告,“不過,現在為時尚早,我們先等等,等到親王正式登上王位,我們再給他洩露這個消息。”

  得知薩伏伊家族向波拿巴皇帝輸誠,梅特涅顯然會感到焦慮,但是這種焦慮卻並不能讓他得到“國際同情”。畢竟,只有奧地利才擁有意大利領土,他的盟友們,無論是普魯士和俄羅斯,都對什麼倫巴底、什麼托斯卡納毫無興趣,他就算以此為發難,也不會有什麼人響應他,更不可能讓薩伏伊家族因此成為“國際公敵”。

  他只能在自己限定的框架內來試圖解決問題。

  而且,還有更加棘手的問題。

  自從1815年反攻倒算重新佔據北意大利之後,意大利人普遍非常反感奧地利帝國的統治,而奧地利就以極為嚴厲的手段來鎮壓這種不滿,到處逮捕拘禁、甚至絞死反抗分子,查禁報紙,鉗制輿論。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這個民族意識慢慢覺醒的年代,越是嚴厲的鎮壓,就越是會引起更大的怨憤和反抗,所以在哈布斯堡家族統治的意大利地區,反抗分子們組成了各種秘密結社(比如燒炭黨)等等來進一步反抗。

  相比於帝國統治機器,這種秘密結社或者反抗組織的力量畢竟是非常薄弱的,但是如果他們找到了一個精神領袖、或者一個強大的後援,那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在歷史上,撒丁王國和薩伏伊家族就成為了這樣一個“後援”,他通過各種方式贊助反奧地利組織,扶植意大利各地的民族主義分子,最終讓自己成為了眾望所歸的統一核心,雖然戰場上屢屢敗給奧地利,但是它依靠著努力和運氣最終還是笑到了最後,從哈布斯堡家族手中奪走了所有意大利領土,甚至看到了哈布斯堡帝國滅亡的喪鐘。

  可想而知,得到法國的默許和鼓勵之後,親王一旦繼承王位,就會馬上開始他這個野心勃勃的計劃,而且會很快給梅特涅帶來預想之外的壓力。

  梅特涅能夠對此做什麼呢?主動對撒丁王國發動一次“預防戰爭”嗎?

  歷史上他沒有,因為奧地利現在早已經今非昔比,不是過去那個可以壓制歐洲的強權了,它現在還沒有從之前的創傷當中恢復過來,只能靠著過去的體量來嚇唬人,維持一個一線列強的國際地位,沒有人比梅特涅更加清楚帝國的虛弱,如果貿然發動一次大型戰爭,那麼不光撈不到什麼好處,搞不好帝國自己就要散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