匂宮出夢 作品

30,家格


                 “好吧,我的堂兄,我們是一家人,既然你希望能夠締結一門配得上我們家族地位的婚事,那我就會為你辦妥的,哪怕付出一些代價也無妨。”

  雖然堂兄突如其來的要求讓艾格隆略感錯愕,但是在稍作沉吟之後,他還是選擇了答應堂兄的要求。

  這也是他必須答應的。

  首先,他欠了堂兄的情,這一點無從抵賴,如果沒有當初堂兄們的幫助,他想要孤身一人逃離奧地利簡直難如登天;

  其次,他雖然在家族當中只能算小輩,但是作為家族當中坐上皇座的人,他理所當然地需要去為家族成員們安排婚事——

  而當年拿破崙皇帝也是這麼想的。

  在登上皇位之後,他不顧他兄弟們的想法,想盡辦法讓他們與德意志邦國公主結親,以此來試圖把自己的波拿巴家族融入到歐洲王室大家庭當中,為此他強逼著小弟熱羅姆放棄他在美國娶的妻子,轉而娶了符騰堡的公主。

  後來,他之所以和呂西安徹底鬧翻,導火索也是因為呂西安不肯屈從他安排的婚事,寧可自己和意中人長相廝守,在皇帝看來這不光是忘恩負義,也等於在否認他的家族族長的權威,自然引發了他的勃然大怒。

  皇帝固然是一番苦心,然而在皇帝的兄弟姐妹們看來,他們皇兄卻並沒有那種所謂帝皇的神聖感,在他們心中,認為他雖然貴為皇帝,但也不過是跟自己一樣曾經在土裡刨食的凡人罷了。雖然眾兄弟們一直從他這裡拿好處,但骨子裡總有一股不服氣,動不動就和他唱反調。

  而到了艾格隆這一代,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艾格隆自己就是拿破崙皇帝“融入歐洲王室大家庭”計劃的產物,雖然帝國毀滅了,但是艾格隆作為神聖羅馬帝國和奧地利帝國皇帝的外孫,這份“家格”是誰也無法否認的,他被視作了皇室的一員,並且又被安排和哈布斯堡的公主聯姻。

  而艾格隆之外,其他的家族成員們,也同樣以王孫公子自居,他們都希望與各國王室結親,以此來鞏固自己的貴族地位。

  在原本的歷史線上,拿破崙三世剛上臺的時候,為了讓自己的帝國顯得“名正言順”,他想盡辦法向歐洲各國求親,結果因為剛剛上臺地位不穩,到處吃了閉門羹,他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娶了沒什麼地位的歐仁妮皇后;而等到他打贏了克里米亞戰爭、看上去終於鞏固了自己的皇朝之後,他終於也有資格重新“融入”到王室大家庭了。

  而這時候,撒丁王國的薩伏伊王室因為想要統一意大利,對奧地利懷恨在心,所以就想要討好拿破崙三世皇帝,藉此得到法國的幫助。兩邊私下勾兌之後,在1859年,拿破崙三世讓自己的堂弟熱羅姆親王娶了維克托·伊曼紐爾二世國王的女兒克洛蒂爾德公主,這樁聯姻也變相地讓兩個國家站在了一起。

  而就在1859年,法國和撒丁王國聯合起來,對奧地利發動了戰爭,撒丁王國也得到了垂涎已久的倫巴底省份,奠定了統一意大利的基礎。

  古老的薩伏伊王室,論歷史比哈布斯堡家族還要悠久,歷來只和歐洲最尊貴的王室聯姻,是公認的貴族“頂流”,這樁婚事自然也極大地滿足了波拿巴家族的虛榮心。後來他之所以一直堅持明顯對法國利益不利的意大利政策,恐怕這也是一個原因。

  拿破崙三世不明智的政策,艾格隆當然不會採用,但既然拿三都能給堂弟搞定這一切,自己理應做得更好——至少,他也無法推脫這種家族責任。

  他雖然現在年紀輕輕,但是他已經是毫無疑問家族的“族長”了,他享有者族長的權威,可以決定家族成員們的終身大事,但有權力就意味著有義務,相應的,他也需要為家族成員妥善安排好婚事,因為對貴族們來說,婚姻不僅僅是個人私事,更是家族的事務,如果他沒做到,那就是失職,至少也是薄情寡義。

  眼見艾格隆痛快答應了,查理親王自然是一陣慶幸和竊喜,他知道自己找準了時機,從堂弟這裡得到了他想要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