匂宮出夢 作品

163,代表團


                 就在艾格隆率領著自己的巡遊隊伍來到里爾,並且在與當地名流的宴會當中對比利時獨立運動發表了“看法”的時候,一支來自於法國的代表團,也在外界的注視當中,悄然踏上了英格蘭的土地。

  當這支代表團進入倫敦之後,一舉一動都被外界注視著,在報紙上寫專欄的時政觀察家們幾乎不惜筆墨地寫著各種分析文章,並且宣稱這支代表團將會“決定歐洲的下一代人是戰爭還是和平”。

  也無怪乎英國人這麼重視,因為這絕不是一次平常的外交訪問。

  就在不久之前,法國又一次發生了改朝換代的動亂。

  原本英國人已經習慣了自己大陸上的近鄰時不時的抽風,但是這一次的“抽風”卻給他們帶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甚至目瞪口呆的結果,波拿巴家族的繼承人返回了法國,並且在塔列朗親王和蘇爾特元帥等人的恭迎下來到了巴黎,看上去即將登上他原本失去的皇位了。

  在這個年代,沒有任何詞語能夠比得上“波拿巴”這個單詞更能刺激英國人了,之前連續20年的戰爭,英國人耗費了難以計數的人力物力財力,背上了天文數字的債務,才總算壓下了法蘭西的狂潮,摧毀了拿破崙皇帝的宏圖霸業,直到今天仍然心有餘悸。

  而現在,又一次拿破崙皇帝似乎就要冉冉登場了。

  沒錯,決定由誰來統治法國,是法國人的內政,但應不應該干涉他們的內政?

  伴隨著驚慌和錯愕的,是激烈的辯論,無論是在客廳沙龍還是在報紙上,到處都有人在激辯,應不應該以強硬手段阻止波拿巴家族上臺,甚至必要時不惜使用武力。

  不過,民間激烈的輿論卻並沒有影響到英國政府,在首相威靈頓公爵的領導下,卻展現出了出人意料的平靜姿態。

  沒有好戰的公開宣言,沒有軍隊的集結和動員,更沒有突然追加的緊急戰爭預算,什麼都沒有,身為滑鐵盧的大英雄、英國軍事榮譽最巔峰的威靈頓公爵大人,彷彿是以一種泰然自若、巋然不動的姿態,注視著隔海相望、恩怨糾結的那個國度。

  當然,即使英國政府巋然不動,卻沒有一個人膽敢無視倫敦的意見,至少艾格隆和塔列朗親王絕對不會。

  如今的英國,正是它最強盛的時期,雖然它在之前的長年累月的戰爭當中受損嚴重,但是它相對於法國、奧地利和俄羅斯這些歐陸大國來說,它的人口損失、財富損失反而是相對較小的,而戰爭的勝利更是讓它壓制住了它霸權上最大的競爭對手,同時在科學技術的加持下,它的產業在不斷擴大發展,可謂是蒸蒸日上,它引以為傲的皇家海軍更是遙遙領先於任何其他國家的海軍,控制著全世界最重要的那些海上商路和通道。

  一句話,英國現在就是列強當中最強者,而且遙遙領先於任何一個競爭對手,它有資格保持平靜。

  英格蘭是沉睡的獅子,一旦它猛然驚醒並且撲向它的獵物,那麼就會是不死不休的惡鬥,而歷史已經證明,在這種連綿不絕的惡鬥當中英格蘭往往都會是勝利者。

  正因為知道這種現實,所以艾格隆和塔列朗非但不想要在這個時候觸怒英國引發一場危不可測的戰爭,相反他們願意想盡辦法安撫這個鄰國,獲得寶貴的喘息空間。

  這支代表團,就是肩負著這樣艱鉅的使命踏上英格蘭的土地的。

  年輕的亞歷山大-瓦萊夫斯基伯爵,就是這個代表團的一員。

  在艾格隆返回法國之後,希望出人頭地的亞歷山大跑到了楓丹白露拜訪這位至尊的“弟弟”,並且投入到了對方的麾下,而艾格隆看上去也對他頗為看重,把他放到了塔列朗親王的身邊。

  就是在塔列朗身邊,看著對方的言傳身教,亞歷山大就產生了投身於外交事業為帝國效勞的想法,而後他就被塔列朗放入到了這次代表團的名單當中。

  當然,年紀才20歲出頭的他,不可能有資格充當代表團的團長,他是職位是團長的秘書,至於代表團團長的職位,則由巴薩諾公爵雨果-貝爾納-馬雷擔任。

  這位巴薩諾公爵可不是什麼泛泛之輩,事實上他是一位非常資深的外交官,甚至論資歷都不比塔列朗親王差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