匂宮出夢 作品

146,聖女與熱情


                 大主教能混到如今的地位,腦子自然絕對不會差,雖然面對不熟悉的艾格隆他有些措手不及,但艾格隆都已經把話說得這麼清楚了,他自然也就領會了少年人的用意。

  貞德雖然在歷史上立下了赫赫功績,但是她死了之後,卻並沒有得到應有的承認。她被捕之後牽動到了多方勢力,除了極度想要殺她洩憤的英國人之外,還有教會的人檢舉她是異端,參與了對她的迫害。

  在英國人推動的審判當中,主持審判的法國教會魯昂大主教科雄,並由“異端審判官”讓-梅特協助審判,這兩個宗教人士對貞德極度痛恨,指責她“偽造神蹟、依靠偽善和謊言誘惑民眾墮落”。

  與其說這些宗教人士是痛恨異端,倒不如說他們痛恨一個籍籍無名出身低微的少女居然膽敢侵犯他們的宗教解釋權,自稱為上帝的使者。

  在審判當中,大主教對貞德提出了好幾十項指控有,其中包括使用巫術、褻瀆神明、在禮拜日打仗,以及女扮男裝等等,審判的過程一邊倒,而且極為潦草,她的敵人們迫不及待在宣佈她為異端,然後在1431年5月30日燒死了她。

  查理七世國王曾經試圖營救過她,畢竟貞德對他來說既是恩人也是得力的將領,他當然不希望蒙受此等損失——不過此時年輕的國王力量薄弱,而且身邊的廷臣們也勾心鬥角,他的努力很快以失敗告終。

  不過,貞德雖然死去,但她的事業卻成功了,在她的幫助下,查理七世國王渡過了人生當中最艱難的時刻,他依靠著自己在危難當中磨練出來的勇氣和政治手腕,最終實現了瓦盧瓦王朝的“中興”,重新統一了這個曾經四分五裂並且一度瀕臨滅亡的國家,甚至還重塑了更加強大的王權。

  國王進入晚年之後,並沒有忘記那個曾經拯救過他的少女,1450年,查理七世命令自己的顧問著手重新調查貞德一案。然後經過調查發現,審判的過程完全不合法,肯定是無效審判。

  經過了多放協調,在1456年,異端審判法庭正式推翻了25年前的判決,宣佈了貞德的清白。只是這時候,那個少女已經化為灰燼了。

  雖說教會為貞德平反昭雪了,但是因為之前的牽扯,教會貞德事件自然諱莫如深,而對王室來說,查理七世死後法蘭西的政治依舊紛亂不休,與哈布斯堡爭奪意大利的戰爭、王室繼承權的爭鬥、長達數十年的宗教戰爭……國王們有太多事情需要煩惱了,他們沒有精力也沒有興趣去談論那個曾經拯救過王室的少女。

  到了接近200年後,作為王室旁支的波旁家族登上了王位,他們對百年戰爭的歷史記憶更加變得遙遠了,官方對貞德幾乎沒有任何提及,時間長河靜靜流淌,一切都彷彿被遺忘。

  只有民間一直還在流傳著她的那些激動人心的傳說,把她當成了虔誠和愛國的聖女,她短暫而絢爛的一生裡,無論是立下的功勳還是殉難的遭遇都會令人津津樂道。

  她為之奮鬥的上帝和王室都沒有銘記住她,但是人民做到了,而正因為如此,在民族遭遇危難的時刻,人們又一次次地想起了她,想起了那個出身寒微的奧爾良少女卻敢於鼓起勇氣,為了國家獻出自己的生命,她終於還是被神聖化了,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聖女”。

  不過,在歷史上,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打完了之後的1920年,教皇才把她敕封為聖女,艾格隆不想等那麼遠,他希望儘快把這件事辦成。

  辦成這件事也沒有多少難度,以他和羅馬教會的關係,只要多送點錢,教皇和他的樞機主教們當然不介意冊封一個400年前的古人,反正又不會影響到現實的利益糾葛。

  對他的這些心思,大主教當然不可能理解,不過從艾格隆的提議當中,他卻敏銳地嗅到了一些不同尋常的機遇。

  陛下要讓他發掘(編造)有關於貞德的聖蹟,又想要讓羅馬教廷給貞德封聖,那就意味著他的主教區以後可以以聖女貞德作為主保人,雖然蘭斯痛失了給君主加冕的權利,但是至少也能算一個補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