匂宮出夢 作品

318,動盪的起始


                 愛麗絲姐妹兩個的悄然離開,並未在王都當中掀起任何波瀾,事實上,這座城市裡的所有人——無論貧富貴賤,他們的精力,都已經被最近動盪不安的局勢完全所牽扯了。

  有些人害怕動盪,生怕自己的財產受到任何損失,有些人則好禍樂亂,希望能夠在動盪當中趁亂髮點小財,而另外有些人,則乾脆就在幕後隱身,煽風點火,生怕動亂不夠大,他們心心念唸的就是改朝換代,以此來獲取個人利益的最大化。

  而芸芸眾生們的行動,交織在人心當中的種種慾望和恐懼,在冥冥之中也匯聚成歷史的洪流,在某個時間點上就會傾瀉而下,沖垮面前一切既有的社會建築。

  現在,大多數人心裡隱隱之間就有這種預感——也許,上層建築被推倒重建的時刻,又要到來。

  法蘭西人並非沒有見過這種場面,年紀稍微大一點的人,就能輕易地見證過四五次政府的更迭,哪怕年紀小一點的人,也對十五年前拿破崙帝國的傾覆記憶猶新。

  正因為見過“大世面”,所以巴黎人在緊張之餘,反而又有一絲淡定,除了那些極少數的最死硬的正統主義者之外,沒有什麼人為波旁王朝如今面對的危機感到憂心和義憤——

  畢竟,就連拿破崙皇帝那樣的半神都能垮臺,你一個平庸的查理十世國王又有什麼不能垮的?

  所以除了小心保障自己的安全之外,絕大多數人甚至是以一種冷漠旁觀的心態來看這場大樂子的,波旁王朝無論是繼續統治還是突然垮臺,都好像跟他們沒有任何關係,也絕不會激發起他們的同情。

  相反,因為最近的經濟危機當中破產失業的人們,反倒是想要把自己積累的一腔怨氣發洩到這些不得人心的統治者身上——至於發洩完了之後會怎麼樣,他們不知道,也不在乎。

  當然,局外人可以冷漠,局中人卻無法做到如此淡定了。

  從1829年末開始,查理十世和他的首相波利尼亞克親王,一直都在想盡一切辦法來維護秩序,修復搖搖欲墜的王朝,他們一邊頒佈眼裡的言論管制法,一邊又試圖在議會當中贏取一個穩定的多數支持。

  然而,兩三個月過去了,現在已經是1830年初,國王和首相的努力並沒有見到任何成效,即使一貫只說好聽話的官方報告,也不得不承認局勢正在越變越糟糕。

  在消息滿天飛的輿論場當中,已經有多方傳言,躁動不安的議會已經決定提案對現任政府提出不信任案——而以目前的形勢來看,這個法案很有可能輕鬆被通過,也就是說國王陛下將會痛失他最信賴的首相和內閣。

  在筋疲力盡和沮喪氣餒的氣氛之下,宮廷和政府的耐心也終於被耗盡,於是國王和首相在最後一次商議之後,決定推出他們商量好的一系列“重拳措施”。

  這些措施包括:在議會提出不信任案之前解散議會;修改選舉法,排除掉給王朝的反對派們大多數選民的選舉權資格,必要時甚至實施軍事管制。

  即使是國王陛下自己,也知道這是多麼重大的決定,一旦實施之後,他就將會再也沒有退路,要麼強行把所有反對派們壓服,要麼就激起他們的反抗,進而可能出現更加嚴重的動亂。

  剝奪一部分選民的選舉權,這就意味著剝奪他們最珍視的政治權利,也意味著剝奪一批人的政治生涯,這些人會起來做什麼,不用想也知道。

  所以之前他一直在猶豫,不想測試法蘭西人民對他到底有多麼忠誠。

  然而現在在這個迫在眉睫的關頭,他已經再也不想拖延下去了,他只能硬著頭皮賭一把,因為不賭的話,他馬上就會失去自己的首相,取而代之的將是不再馴服的內閣,進而將會失去自己的王位。

  這是絕望之下的殊死一搏,而他自己也不知道接下來將會發生什麼。

  1月21日,在這個不吉利的日子裡,首相波利尼亞克親王拿著國王解散議會的敕令,來到了議會下議院所在的波旁宮,而此時,議員們也座無虛席。

  首相進入議會之後,沿著坐席中間的走廊走向了講臺,他周圍都是一張張陰沉冷漠的臉,彷彿已經提前知道他將會帶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