匂宮出夢 作品

291,陰謀


                 “你們和我一樣,還有心跳!”

  米佩少校的話,讓在場的軍人們都為之一振。

  說實話,他們確實對現狀相當不滿,不受重視,被打法到這種地方空耗時光,升遷無望,自然沒人希望一輩子都是如此。但是,他們就算心裡不滿,卻也找不到出路,畢竟和平年代升遷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上面有位置空缺的時候,自然也是那些更可靠、更有關係的人得到升遷,自然沒有他們的份。

  而現在,各國之間又實現了長期和平,實在看不出有什麼打仗的風聲,自然也沒有機會去靠賣命換取功勳,只能默然接受現狀。

  前途一眼看就能夠看到頭,普通人自然而然的選擇就是擺爛,不屬於分內的事情一概不做,分內的事情馬馬虎虎敷衍著做,有事沒事就聚在一起喝酒打牌,自然也就成為了常態。

  不光是此時的法蘭西,其他國家也同樣出現了軍隊“鈍化”或者說“腐化”的現象。

  如果大家一起“鈍化”,那倒不是什麼大問題,因為在這個年代,歐洲列強大多數還保留著貴族統領軍隊的傳統。

  在拿破崙戰爭期間,為了應對越來越規模龐大的戰事,各國不得不大擴軍,大規模徵召義務兵,軍官當中非上層階級出身的比例也逐漸提高;而在戰爭結束之後列強又進行了相應的裁軍,縮小軍隊規模,重新強化了貴族和上層階級對軍隊的控制。

  比方說這時候的英國,在軍隊內部,軍銜的提升不光要有出身資格和服役年限的資格,還要再加上一筆購買職位的錢,也就是說,一旦出缺,下一級的軍官就可以選擇他是否買這個職位。

  這種職位出售制度,是公開而且明碼標價的,一張步兵少尉的軍銜證書的價格是450英鎊;如果是中尉軍銜,他必須再加250英鎊(總計650英鎊);如果還想要更高的官銜,那麼上尉的軍銜證書,還得再付1100英鎊(總計1750英鎊);而一張少校的軍銜證書,再加1400英鎊(總計3150英鎊);一張中校的軍銜證書,再加1300英鎊(總計4500英鎊左右)。

  因此,一個軍官在軍隊內想要爬到上校軍銜,在軍銜證書上總共要花4500英鎊,這無疑是一筆鉅額的投資,4500英鎊在這個年代足夠購買豪宅和一大片地產;也足夠付一個高級技術工人獎金100年的年薪。

  很明顯,這項制度就是用金錢作為“門檻”,把軍隊高級職位壟斷在中上層階級子弟之內;而花了這麼一大筆錢爬上軍內高層的人,自然也會想盡各種辦法把錢再撈回來,因此軍隊內部上下腐敗成風,人浮於事也就成為了必然結果了。

  在原本的歷史線當中,從1815年拿破崙戰爭結束之後,直到1853年英國才再度投入到了大戰當中(和俄羅斯帝國打克里米亞戰爭),在戰爭初期,英國陸軍已經腐朽不堪的戰爭機器,表現混亂不堪,指揮體系不靈,後勤更是一塌糊塗,經過了重大損失之後才重新適應了戰爭。

  相比於英國,法蘭西畢竟有一個特殊之處——大革命已經把“舊統治秩序”徹底洗過一遍了,在腥風血雨當中,貴族子弟們要麼被殺要麼被迫流亡,軍隊完全被共和國重建了一遍,裡面的軍官,絕大多數也是它重新提拔的(拿破崙和他的元帥們就是最傑出的代表)。

  波旁王朝復辟之後,不管它多麼想要恢復舊秩序,但是它想要把軍隊變成原本的模式卻力不從心,它不可能自己解散軍隊然後再花十幾二十年重建一支,最終只能捏著鼻子先原封不動地接受了這支並非由它創建和培養的軍隊。

  雖然波旁王朝在復辟之後,清退了一大批被認為“政治上不可靠”的軍官,提拔那些願意效忠王室的人,但是他們也把所有原來的軍官都清退掉,單純只靠貴族子弟來控制軍隊,這是短時期內做不到的,至少要花兩三代人才能實現。

  於是這就成為了一個大問題——軍隊的主體,對王朝並沒有任何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