匂宮出夢 作品

280,加註


                 儘管在妻子面前說得毫無懼色,但是在內心當中,艾格隆也同樣擔心憂慮。

  如果這個世界,雖說並不算壞得無可救藥,但是也絕不能說是淳樸的天堂,相反世風日下人人都有著利己的盤算,無怨無悔的忠誠已經變成了罕見的東西——艾格隆也從來不期待不奢求別人無條件地效忠自己。

  蘇爾特元帥有自己的小算盤,他的副官米佩少校也有自己的小算盤,那少校準備去拉攏的一群軍官們,也必然會有自己的小算盤……種種陰謀和利己主義交織在一起,讓事態不可避免地會變得複雜,再厲害的人也不敢說自己能夠掌控全局不出一點錯。

  無疑,想要做大事就得冒險,艾格隆也從來不懼怕冒險,他之前就單槍匹馬跑入到法蘭西境內——但自己冒險是一回事,拿妻兒的安危開玩笑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如果可以的話,他當然希望能夠儘量減少他們所冒的風險。

  為了排除最初的風險,必須盡最大程度地拉攏這一批邊境的駐軍,讓他們幫助自己度過最初的危險時刻。

  他踏入法蘭西境內的那一刻,必然是他最危險的時刻,反之來說,只要他一步步深入到境內,那就會越來越強,越靠近巴黎就越是勢不可擋。

  這就好像是滾雪球一樣,最初只是小小的一片,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一腳踢開,但是隨著雪球沿著山坡滾落,吸收和裹挾了越來越大的體積,最終就會勢不可擋。

  那麼,該如何最大程度地確保那些人的忠誠呢?

  金錢和名利的誘惑自然必不可少,但那也只是一個方面;在另一個方面,心理層面也非常重要。

  在如今,波旁王朝是合法的統治者,波拿巴家族儘管享有赫赫聲威,但是卻只能算皇位覬覦者,任何試圖支持它的人,就法律而言都算作“叛亂”。

  參與到叛亂當中,肯定要面對巨大的風險,任何人在參與其中的時候,都有可能會忐忑不安——畢竟就連拿破崙皇帝本人,當年在霧月政變的時候,都曾經躊躇猶豫過呢。

  所以,為了最大程度上減小他們的心理負擔,就必須從兩個方面入手。

  一方面,汙名化波旁王家的統治,讓他們認定查理十世國王倒行逆施,不配繼續統治這個國家;一方面,讓他們相信,王國已經搖搖欲墜,馬上就要完蛋,趁機舉事不光不會面臨被鎮壓的風險,還有可能撈到巨大的好處。

  第一個方面,艾格隆倒是不擔心,因為查理十世國王的倒行逆施是擺在檯面上的,所有人都有目共睹,而且波旁王室在復辟之後,也確實沒有什麼可以稱道的功績,並不得人心,所以宣傳工作非常好做。

  但是第二個方面就有困難了。

  究竟何種程度上,才會讓軍人們相信“王國已經搖搖欲墜”?在怎樣說服這些邊境的軍人們,相信波旁王朝的第二次傾覆已經是勢不可免、而且必定是即將到來呢?

  答案也只有一個——巴黎陷入動亂,而王國無力平息。

  大革命就是巴黎市民圍攻巴士底獄正式爆發的,有了“第一次”的經歷,再一次碰到的時候,軍人們會更加相信歷史會重演,只要他們相信了,他們對叛亂的心理負擔自然就會小很多。

  可是,對艾格隆來說,乾等著也不行。

  因為他並非是唯一覬覦著最高權力的人,如果真的爆發大動亂,波旁王家失去了對巴黎的控制,固然復辟王朝會立刻垮臺,但是權力真空不會留存很久,為了穩定局勢,巴黎的統治階級們很有可能會馬上推舉一位新的統治者來接管政權,維持政治和經濟上的穩定——歷史上的1830年,他們就是這樣做的,最終奧爾良公爵在萬眾擁戴之下,“勉強”登上了王位。

  大義名分是極為重要的,如果在艾格隆回到巴黎之前,奧爾良公爵就已經登上王位了,那對艾格隆來說是極大的政治打擊,甚至可能讓他滿盤皆輸。

  所以艾格隆必須搶時間,在大局已定、奧爾良公爵登上王位之前,就趕回巴黎,讓整個形勢翻轉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