匂宮出夢 作品

208,歡聚一堂


                 “接下來該我了嗎?那我為大家高歌一曲吧……”

  特蕾莎躍躍欲試的眼神,讓所有人都明白了她此刻的心情,所以自然也不會有人煞風景來反對她。

  “請吧,特蕾莎,我們都迫不及待了——”艾格隆點了點頭,熱情地看著自己的妻子。“是時候讓大家看看你的厲害了。”

  特蕾莎深吸了一口氣,然後清了清嗓子。

  說實話,她之前想要自己獻藝,主要是不想讓愛麗絲姐妹出光了風頭而已,但是此刻,她與其說是想要展露自己,壓過別人一頭,倒不如說她此刻情緒已經被愛麗絲剛才的演奏所激發了出來,她有一種展示自己的慾望。

  在這個歡樂的時刻,她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分享自己此刻的快樂,也同時讓其他人也更加開心一些。

  隨著呼吸的律動,特蕾莎漸漸地找到了狀態,她拋棄了一切私心雜念,然後在自己腦海的回憶當中,找到了自己當初那些無憂無慮的時光。

  那時候,她有著父母的呵護,有著閒適的心情,還有大把的時間去如飢似渴地吸收知識,發展自己的愛好……並不是說她對現在為人妻為人母的生活有任何不滿,只是在內心當中,她也無比懷戀當時的時光而已。

  接著,她朱唇微啟,開始吟唱起來。

  “stillistdienacht,esruhendiegassen……”

  馬上,這歌聲就在狹小的船艙當中來回飄蕩,鑽入到了每個人的靈魂深處。

  艾格隆畢竟從小接受過嚴格的宮廷教育,他馬上就聽出來了,特蕾莎唱得這旋律,是舒伯特的《天鵝之歌》。

  這首歌並不是歡慶的歌曲,相反基調相當哀傷,描寫的是主人公失去愛人之後在月光下的獨白。

  特蕾莎為什麼要選這首歌,艾格隆很快也就猜出來了——首先,舒伯特也是奧地利人,這是她念念不忘的‘鄉音’,其次,這首名曲基調既浪漫又哀婉,很符合特蕾莎個人的審美趣味——想必,當初還是懷春少女的她,就在家中多次練習這首曲子,因而也非常熟練吧。

  “dochstehtnochdashausaufdemselbenplatz……”

  正在他遐思的時候,特蕾莎也在緩緩地吟唱了下去,原本就婉轉的樂曲,在她刻意的吟唱下更顯得撥人心絃。

  而且,這種曲調,又恰恰符合眼前的景色,圍繞在他們身邊的,只有孤寂的群山和靜謐的湖水,彷彿遺世獨立,與曲子裡主人公只能對影感慨的哀傷,又有點莫名神似。

  這時候,被特蕾莎的歌聲所感染,已經休息了一會兒的愛麗絲,又拿起了手中的小提琴,為特蕾莎殿下伴奏。

  “somanchenacht,inalterzeit?”

  就在這悠揚的琴聲當中,特蕾莎不知不覺地唱完了。

  毫無疑問,她得到了和剛才一樣熱烈的掌聲。

  “唱得真好,皇后陛下。”愛麗絲首先向她致意,“之前我就已經見識過您的畫作了,現在又有幸聆聽了您的歌聲……太讓人觸動了,哪怕不考慮您的尊貴身份,在這個年紀就有此等造詣屬實難得,您對藝術的熱愛,真無愧是同齡人當中的楷模,從您身上我們就能看到德意志的人文薈萃了……真是讓人羨慕呀。”

  愛麗絲這樣的恭維,放在21世紀似乎有些刺耳,不過在這個年代,經過了三十年戰爭的大分裂之後,德意志人給人們留下的印象就是不擅打仗,喜歡藝術和哲學。

  普魯士人帶來的“鐵血”形象,此刻還不是德意志人的標籤,相反人們對德意志的印象是歌德、海涅、貝多芬和黑格爾,是一群才華橫溢的藝術家和一輩子埋首書齋的老學究,誰也沒有想到,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當中,是普魯士把自己變成了德意志,然後給全世界帶來了如此巨大的震撼。

  愛麗絲的恭維,讓特蕾莎心裡極為受用,不過,一想起艾格隆身邊的人對她的刻意疏遠,她還是略微有些吃味。

  “我倒是希望您忘記我是個德意志人,我可是深深地以法蘭西自豪的呢。”她有些指桑罵槐地回答。

  “抱歉陛下,是我口不擇言了……”愛麗絲暗道自己糊塗,怎麼提起了這一茬,連忙為自己補救,“我們法蘭西人,同德意志人一樣熱愛藝術,在這方面,人類對美的共同追求是沒有國界的。所以,我敢斷定,法蘭西人會同樣認可您的才華與光彩,他們會承認您是最適合成為我國國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