匂宮出夢 作品

60,米蘭


                 好雨知時節。

  就在這個春夏之交夜晚當中,雷聲隆隆,驚天動地,隨之而來的就是淅淅瀝瀝的雨滴。

  細密的雨水拍打在樹林上、泥土上、各處的建築上,將這片大地變成了一個溼潤的世界。

  不同於暴虐嚴苛、希望帶走人們身上最後一絲熱量的冬雨,而現在的這場雨,則像是上天贈予人間的禮物,滋潤地上的生靈,為他們驅走悶熱,帶來渴盼的清涼。

  就在這個沉悶的雨夜當中,艾格隆帶著自己的幾個護衛們一起,悄悄地來到了米蘭城郊外。

  他現在穿著黑色的雨衣,整個人都融入到了黑夜當中,藉助著僅有的星星點點的幽暗燈火,在無人的道路當中行走。

  這場大雨並沒有影響到他的心情,相反越是接近夜幕當中的米蘭城,他的心情越是愉快。

  他在不久之前,剛剛完成了一項壯舉,他潛入到了法蘭西境內,然後在民眾的注視當中發表了宣言。

  他靠著自己的冒險之舉,輕輕鬆鬆地就讓自己成為了萬眾矚目的焦點,把歐洲輿論場再次攪得天翻地覆。

  在離開法國途中,他一路躲躲藏藏,穿越了瑞士境內最終來到了米蘭,所以在這一路上他沒有什麼機會接觸外界信息,但是他可以預料到,自己肯定已經做到了這一點。

  當然他更加知道,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他,有多少人為他歡呼就有多少人想要他立刻去死,所以他現在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保護自己的安全。

  米蘭,並不會是一座歡迎他的城市。

  在1815年之後,隨著拿破崙帝國的崩塌,奧地利重新奪回了米蘭為中心的倫巴底地區,並且在自己的意大利領地上建立了倫巴底-威尼西亞王國,以奧地利皇帝為國家元首。

  雖說倫巴底和威尼西亞被併入了一個國家,但是實際上兩個地區還是有著各自平行的一套政府,奧地利皇室則派出一位總督來監督這個王國的運行。

  現在的總督,就是萊納大公——他是先皇利奧波德二世的第十二個孩子,自然也是弗朗茨皇帝和卡爾大公的弟弟,自從1818年開始,他就一直呆在倫巴底-威尼西亞王國擔任總督,代表奧地利皇帝統治這一片意大利地區。

  作為總督的他,和自己的家人一般都呆在米蘭。

  就理論上來說,這位大公應該算是艾格隆的叔外祖父——當然,艾格隆可不敢去找這位大公去一敘親情。

  艾格隆知道波旁王室現在恨自己恨得要死,絕不能落到他們手中,可是落到哈布斯堡家族手裡他的命運就會好多少嗎?那恐怕也不見得,自己的外祖父可是一個小心眼記仇的人,自己給他帶來了那麼大的羞辱,他又怎麼可能輕易就當做什麼都沒發生?

  況且,當地的米蘭人,和法蘭西人也不一樣。

  法國人銘記皇帝帶來的光榮,也記得他恢復國家秩序所帶來的安全和穩定,但是這些倫巴底人就不一樣了。

  雖然他們曾經同法國人一樣是拿破崙的臣民,但是對法國人他們並不特別抱有好感——這些可憐的倫巴底人,說到底是意大利人,在拿破崙崛起的過程當中,他們成為了首當其衝的被征服者,到處被蹂躪和劫掠,拿破崙依靠著這裡的財富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積累,法軍在這片地區大肆燒殺搶掠,製造的種種災難也銘刻在了當地的歷史記憶當中。

  而等到了拿破崙創建帝國之後,他們被歸併到了以拿破崙為君主的意大利王國當中,但即使這樣他們也沒有得到什麼好處,依舊要承受高額的稅收和無休止的兵役,總體來說他們並不那麼愛戴拿破崙——哪怕拿破崙理論上來說是個意大利人後裔。

  隨著帝國陷入到無休止的戰爭當中,越來越繁重的壓榨讓米蘭人的反抗情緒越發濃烈,而帝國末期不斷的軍事失敗,更加增添了當地人起來反抗帝國的勇氣。

  在1814年4月20日,米蘭爆發了大規模動亂,而當時的意大利王國財政部長朱塞佩-利納,甚至在被暴民抓住之後私刑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