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初一


  顏若初不知道的是,在此之前,他已經從園長口中聽說過她了。

  或者說,已經相當瞭解她的過去了。

  他跟著爸爸媽媽進孤兒院的時候,園長已經把每個孩子的資料準備好了。

  厚厚的一摞。

  如同簡歷一般。

  詳細的介紹了孩子們的出生年月,被拋棄的原因。

  以及每個孩子的性格,身體狀況。

  園長是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可是領養的速度,遠不及孤兒院新孩子出現的速度。

  她向著徐父徐母著重介紹了兩個不到兩歲的女孩子。

  都是被拋棄在孤兒院門口,當地的醫院已經給孩子免費體檢過,身體健康。

  孩子身旁有紙條,意思是家裡窮,養不起。

  與其跟著他們一起餓死,還不如到孤兒院,起碼有口飯吃。

  徐父徐母認真聽著園長的介紹。

  小徐立卻是從這一疊資料最下面翻出了一個女孩子的。

  當時她還不不叫顏若初,姓名一欄上寫著:初一。

  園長解釋說,因為派出所把她送過來的時候,正好是初一,所以就取這個名字。

  這個名字在孤兒院很常見。

  裡面還有叫初二,初三,初四的。

  非常隨意。

  徐母的注意力停留在資料的簡介上。

  上面赫然寫著:六歲拐賣被解救,全國發文尋找孩子親生父母無果後,將小初一送到了孤兒院。

  小徐立問:“她,被拐賣過?"

  園長在孤兒院見多了遭受過各種各樣苦難的孩子,可是提到小初一的時候,眼裡是止不住的心疼。

  原來小初一是被警察從某一處山區裡解救出來的。

  當時警察追尋到了一個人販子,人販子交代他一年前有拐賣了兩個孩子到這裡。

  因為是山區,交通不方便。

  山區裡的民眾也沒有受到過什麼教育,根本不理解什麼犯罪。

  更別提他們花了錢,買孩子這件事是犯了什麼樣的罪。

  只是覺得說自己花了錢,買了人,那人就是他的。

  後面花了很長時間的溝通。

  無果。

  山區的民眾們很"團結”,也不懼任何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