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蠻王鼎


                 “林大哥,你這是有多大的力氣啊。”萬蝶心感慨道。

  “說實話,我也不知道現在自己有多大的力氣。”

  這時玲忽然道:“阿淵哥,要不你去試試我們蠻王寨的蠻王鼎,那玩意,可重了。”

  林淵聞言,也是來了興趣。

  “有多重?”

  “聽我阿公說,有千鈞之重。”

  “真的假的,能有這麼重的鼎?”

  所謂千鈞,如果不是一個形容很重的虛詞,而是實打實的,那千鈞,就是有三萬斤。

  需知,華夏目前考古發掘最大的鼎後母戊鼎,也就才800多公斤,也就是一千多斤。

  “嘿嘿,去了就知道了。”

  玲在前面帶路,這蠻王寨的人,聽要去試試蠻王鼎,臉上的興奮之色比剛剛更濃。

  這蠻王鼎,在他們這的意義可是非比尋常。

  一行人一路往北走。

  隊伍裡,原本就幾十號人。

  沿途經過一些屋舍,寨子裡的人聽說有人要去舉蠻王鼎,當即給跟了過去。

  湊熱鬧,人之天性也。

  人越來越多,到最後,足足有上百人。

  這蠻王鼎,位於他們寨子所處的山坳北邊方向。

  每年過年,他們舉行祭祀活動,就是在這蠻王鼎前。

  眾人大約走了三、四公里的樣子。

  只見得,前方有一土坡,不高,也就十多米的樣子。

  土坡中間,修建了一石階。

  一行人,走了上去,便見到那蠻王鼎的廬山真面目。

  鼎為三足鼎,高有三米多,足高一米左右,口直徑約莫兩米,通體漆黑,上面銘刻牛頭紋路,以及一些其他的銘文。

  萬蝶心看著這鼎,連忙拿出手機拍了起來。

  乖乖,這鼎要真是一古物,那真就是刷新華夏考古記錄了。

  而且如果歷史夠久遠,甚至能夠改寫華夏的文明史。

  要製作這麼大的鼎,所需要的冶金技術,非比尋常。

  它不僅是鼎,更是文明的象徵。

  拍完照片,當即給自己老師發去。

  並且怕他老師不能及時看到,還打了個電話過去。

  “老師,看手機。”

  此刻,正在一苗人家裡做客的曾熙城打開手機一看。

  整個人直接就懵圈了。

  連忙又回了個電話過去:“蝶心,拍近一些,拍近一些,把紋路拍清晰一些。”

  萬蝶心照做,又給他拍了幾張過去。

  曾熙城看著上面的銘文,顫顫巍巍道:“夏篆,是夏篆。”

  目前學界,雖然將商朝的甲骨文,視為華夏最早的文字。

  但這個最早,是指已有文物證明的最早。

  從很多考古發掘和史書典籍的記錄來看,很多考古學家推測,在更早的時期,比如夏,就已經出現了完備的文字。

  甚至比商朝的甲骨文更加成熟,更美觀,更工整。

  歷史的推進,不一定是後代就更先進於前一代。

  在同樣的社會制度下,在科技沒有發生變革的前提下,先進與否,完全看統治者的治理智慧以及賢明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