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建業城,萬險之地!


                 當今天下大勢,三足鼎立。

  即便是相對和平的時期,都會有居無定所的流民和乞丐,但有戰事,必然流民四竄,殘兵橫行。

  這是無論哪一國都避免不了的事。

  而一旦流民四竄,殘兵橫行,各郡縣面臨的壓力就會非常的大。

  拒之不妥,安之不便。

  還要擔心其中是否有敵軍派來的奸細潛藏於百姓中。

  往常官家的做法是用竹牌刻上姓名、籍貫、相貌特點及出生年月。

  普通百姓多不識字,若能唸對牌上的姓名籍貫,年齡和出生年月對上,便視為善民,不會被盤問太多。

  這種流民會集體安置在城中某處,記錄在冊,然後給些粗米陳糠維持活命,平日給官家賣勞力,到了春天墾荒種田,來年交糧抵稅。

  但來年種糧,必須加倍抵還,倘若交不出足數的糧食,便再也不能領取官家接濟。

  要麼餓死,要麼再逃往他處。

  通常年老體衰或者懶惰者,幹不了重活,累死餓死居多。

  年輕力壯者,乾的活多,官家會分你種子借你田地,來年交了稅糧,便能安頓下來,娶妻生子。

  一旦生兒生女,所交稅糧也會有所減免。

  逐漸成為正常的國民。

  那麼,這種事漏洞大嗎?

  大,太大了!

  且不說百姓流離失所,多少人都弄丟了自己的節牌。

  就是逃往敵國,擔心自己的節牌會遇到麻煩,撿來死屍上的節牌,尋識字者問之,再背下來,說成自己的也大有人在。

  年齡對不上,沒關係,有專門倒賣節牌的人,可以給你相對合適的。

  籍貫對不上,問題也不大,檢查你的人也未必分辨得出你的籍貫口音是否正確。

  造假難度有些大,因為要對應郡縣的府印,百姓很少這麼做,還不如說節牌丟了。

  負責安頓流民的小吏每天要處理成百上千的災民流民,自不會仔細核對每個節牌與流民是否完全對應。

  差不多,別太離譜,基本都不會太為難你。

  所以,你若真想安排人到敵國從事商業行為,並不是什麼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