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大寶 作品

第495章 婚禮(一)

 朝廷不給李安平蓋公主府也有好處,按規制公主府落成時宮中要幫忙組建親事府、帳內府和公主邑司,隨同賞賜的官吏、官署、奴婢大大小小有幾百人。

 給安平公主陪嫁的湯沐邑是大唐最窮一縣的稅貢,這點稅貢根本養不起公主府的龐大團隊。沒有公主府,太皇太后郭氏刻薄地只給她撥了三十多人的寒酸陪嫁奴婢,反而讓李安平壓力變小了。

 在大唐,如果成親時女家比男方權勢大、富貴,或者男方家不在當地,那婚禮全程可以都在女方家舉行,一切由女方家操辦。新婚後夫妻倆也可以繼續留在女家生活,像周彤與範西陽女兒就屬於這種,此事在大唐不算稀奇,男方也不算入贅的上門女婿。

 普通尚公主的駙馬,男方家幾乎全程不用操心,一切交給宮中和禮部操辦。像安平公主這種情況,宮中雖故意輕慢,但她兄長李怡好歹是個王爺,身份貴重。

 李怡提出在光王宅為妹妹舉辦婚禮,被劉異這邊的親友團直接婉拒。

 開什麼玩笑?

 我們大老遠跑來是給我家十郎娶媳婦的,在你家舉行我們還怎麼鬧?

 婚禮頭兩天,張家兄弟就在劉宅大院的西南角搭起“青廬”和“百子帳”。

 成婚當年上午,李怡的八名妻妾作為孃家代表,專程過來參加百子帳“撒帳”儀式。

 這個儀式全程只有婦女參與,負責“撒帳”的喜娘必須找多子多福的女人主持。

 劉宅女眷中林九蓉三嫁無子,姚娥只生了一個女兒,孫豔豔成親至今都沒有懷上,至於密羯和阿蘭就更指望不上了。

 今天負責撒帳的喜娘是張家兄弟從‘婚慶公司’僱來的一名生出八個葫蘆娃的中年婦人。

 肥碩婦人一邊往帳子裡拋灑銅錢、花鈿,一邊唱《咒愿文》:

 “今夜吉辰,李氏女與劉氏兒結親,伏願成納之後,千秋萬歲,保守吉昌。”

 唱完這句,她又揚了三把板栗、棗子、荔枝、桂圓、瓜子,繼續唱:

 “五男二女,奴婢成行。男願總為卿相,女即盡聘公王。從茲咒愿以後,夫妻壽命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