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大寶 作品

第391章 吵架是常態

 宰相是個俗稱,歷史上從來沒有宰相這個官職。

 每個朝代履行這一實際官職的都有自己的名字,如周之太宰,秦之相國,吳蜀之丞相。

 唐朝在大臣官名後授予個“同中書門下三品平章事”,就可以實際履行宰相職能。

 “平章”就是商量的意思,天下事皆先平章,謂之平章事。

 皇帝的潛臺詞是:

 “有事你跟中書省、門下省商量著辦,別來煩我。”

 大唐為防止宰相專權,採用的是群相制。

 少則三四個,多的時候有十多宰相同時吵架,就跟菜市場一樣熱鬧。

 皇帝可以不上朝,但宰相們架還要正常吵的。

 他們吵架的場所叫政事堂。

 此刻中央官署的許多官員都已經下班了,但政事堂裡的五個宰相還在加班加點地吵架,怎麼能不算勞模呢?

 今天主要有三個議題,現在卡最後一個過不去了。

 李德裕提議將河南尹趙開調入長安做御史大夫,都是從三品,屬於平級調動。

 御史臺是大唐的最高監察機構,相當於現在的紀委,沒事專揪百官的小辮子告黑狀,不隸屬於任何行政部門,直接向皇帝負責。

 御史大夫就是紀委的最高長官,監察權獨立且強大。

 御史臺可以對全國各級官員進行監督和檢舉,無論是三省六部還是地方州縣,都不能干涉其職權。還可以對皇帝的詔令進行封駁,即在詔書後面用黃色紙寫上批語,表示同意或反對。

 原則上御史臺還可以對皇帝本人進行直言規勸或彈劾,但很少有傻逼這麼幹,除非是嫌命長了。

 因為這個官職特殊,用《通典》中說法叫“彈糾不法,百僚震恐”,所以並不常設,經常一空就是好幾年,空缺時間部門由御史中丞領導。

 本朝上一個御史大夫是司空韋綬之子韋溫,自韋溫調任宣州觀察使這個職位又空兩年了。

 這次委任趙開是針對誰而來不言而喻。

 崔鉉當然不會同意,他看著四個蒼髯老賊,駁斥的振振有詞。

 “御史大夫要依據《六察法》,察政事、察刑名、察風俗、察賦役、察水旱、察邊事,需要對大唐各部職能瞭如指掌,而趙開一直在地方任職,所知所識只是一府一州政務,恐怕難以勝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