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生水起 作品

第1019章 小薇,先給我來一百萬元的!

 “這不就是一件瓶子麼?這麼值錢麼?”方子薇將小腦袋瓜湊到近前看了起來。

 杜明德看了一眼方子薇,又看了一眼馮瑤,嘴角輕笑了一下,“這可不是一般的瓶子!”

 天球瓶,於明初永樂、宣德時期已出現,到清雍正、乾隆兩朝時值盛世,兩帝直接旨令景德鎮御窯廠燒製特供瓷,天球瓶是重點燒製品種,成為宮廷御用陳設瓷之一。因其巨大而圓的瓶肚曲線,使得在古人眼中和天體和恆星的形象十分相近,故而得名“天球瓶”,在民間還有人管它叫“千秋瓶”,象徵著千秋太平之意。

 天球瓶屬於大型器物,因此在燒製過程中就顯得十分困難,變形和開裂的問題時常發生。再加上天球瓶的造型是需要用圓柱形瓶頸配以渾圓飽滿的瓶身,同時其肩頸交接處的角度又需要非常利落,所以在塑形的過程中瓶頸處很容易出現坍塌。

 宋青雲在旁邊聽陳陽跟方子薇說著,微微點點頭,看著眼前的瓶子,“這玩意最難的還不是塑形,而是其工藝。”

 這件雍正青花釉裡紅天球瓶以瓷胎為紙,鈷藍、銅紅為墨,所繪雲龍紋飾構圖繁複細膩,章法嚴明考究,其藝術水平可與陳容之作比美,而以技術難度論,本品之瓷繪丹青則更勝一籌。

 其中青花濃淡相宜,渲染有度,真有「墨分五彩」之神妙;釉裡紅沉著厚重,白描與平塗相結合,筆法精妙,色澤層次分明,不見渾濁、浸漫。

 要知道青花和釉裡紅是兩種不同的呈色劑,鈷與銅燒成的溫度和氣氛要求不同,燒製難度極大,因製作工藝繁雜復而苛刻,自永宣後少有成器者,雍正御瓷推崇永宣御器,故御窯廠大力摹造。

 即便如此,觀有清一代青花釉裡紅製品,青花濃重時則釉裡紅髮色暗淡,釉裡紅鮮豔時則青花灰暗,兩全其美者,百中不見一二,而這瓶子青花與釉裡紅均鮮妍欲滴,恰到好處,益見其難能可貴,由此也可見本品燒製技術之爐火純青,可謂蓋世之佳作。

 “這種天球瓶,假如是一件單色釉、或者是一件青花的,價值都不會有這件高,值錢就值錢在,它將青花和釉裡紅兩種燒製工藝,用在一個瓶子上!”宋青雲在旁邊解釋著說道。

 目前,在傳世文物中,清代天球瓶尤其堪稱御窯精品,雍乾時期的天球瓶,不僅延續了明代傳統的青花、五彩風格,還增加了各種粉彩、琺琅、琅耀紅等。然而,最令人驚訝的是清代御窯巧妙的將粉彩加鬥彩、青花釉裡紅等品種,運用在了天球瓶的裝飾上,當然了,價格也是非常可觀。

 “雍正皇帝曾命將清宮舊藏永宣瓷器交由景德鎮御窯仿製,”陳陽看著瓶子,走到近前將瓶子拎了起來,手頭感覺也對,“清宮造辦處文檔對此類,摹古還需出新的指示即有明確記述。”

 雍正七年四月十一日郎中海望持出明宣德葫蘆式磁壺一件。奉旨:將此壺交年希堯照其款式仿燒造幾件,其釉水如不能十分像,些須深淺亦可,將原壺上添一蓋。

 “這件天球瓶,就是這一指導思想之下的產物,其器形、龍紋形象、寫款方式即是對永宣御窯的繼承,而青花加釉裡紅的表現形式則是「摹古而不泥古」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