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天價相機

 “五色共生紫砂壺?”秦浩峰等人聽完眼睛不由一亮,秦浩峰更是抬頭看向了陳陽,“哥,聽名字這壺就很厲害呀!”

 五色共生紫砂壺是中國明代時大彬五色共生壺材藝傳承。時大彬,字少山(1573-1648),明代萬曆至清代順治年間人,是紫砂“四大家”之一時朋的兒子,與龔春、陳鳴遠並稱紫砂三大名匠,他也是紫砂壺史上使用五色共生礦料最擅長、具有特別貢獻的一代名匠,古人稱之為“砂粗質古肌理勻”,也是運用五色共生紫砂礦料製作五色共生壺的開山鼻祖。

 “可是這跟友泉有什麼關係?”

 “徐友泉,名士衡,以字行,明萬曆至崇禎年間人,是時大彬的徒弟,”陳陽一邊啃著蘋果,一邊向幾人說道,“時大彬有許多弟子,其中最出色的是李鍾芳及徐友泉,他們師徒三人有‘壺家妙手稱三大’的說法。其中李以擅書法出名,為陶工中罕見;而徐則擅作仿古銅器茗壺。”

 徐友泉可以說天生就是為紫砂壺而生的,明代出了什麼製作紫砂壺的大家,但都是一門雙璧,青出於藍。比如時大彬是紫砂壺大師,他的父親時朋也是製作紫砂壺的高手;還有時大彬另一位高徒李仲芳,他是制壺名手李養心長子;大陳小陳,陳子畦與陳鳴遠也是父子。

 “但徐友泉不同,他不是陶家子弟,”陳陽在旁邊說道,“因為他父親非常喜歡時大彬的壺,邀請大彬來家裡賜教。有一天,徐友泉非要讓時大彬捏泥牛玩,大彬不應允,友泉便奪了大彬做壺的泥土跑出門去,正好看見樹下有一頭睡覺的牛要起身,還彎曲著一條腿,友泉便按照這牛的樣子捏了下來,極其形狀,帶著這泥牛回去給大彬看,大彬看了驚歎說:像你這樣的智慧才能,不久肯定能超越我。”

 徐友泉善於配合色土,其作品總是別出心裁,變化多端,『畢智窮工,移人心目』。壺作品有漢方、扁觶、蕉葉、蓮方、菱花、鵝蛋、分襠、索耳、美人睡蓮、大頂蓮一回角、六子等諸種款式。泥色應用上有海棠紅、硃砂紫、定窯白、冷金黃、淡墨、沉香、水碧、榴皮、葵黃、閃色、梨皮等各種色調。徐友泉精研壺藝時,對壺泥色和壺式樣有著很多發明和創造。

 “因為徐友泉擅作仿古銅器壺,手工精細,壺蓋與壺口能夠密不透風,所制的長爪獸的形態,亦是仿青銅器的形制,有古拙味道,非同凡響。”陳陽拿著紫砂壺,指著茶壺蓋和口沿的地方,“你們看,這地方密不透風,加上這隻壺的形態,”說著話,陳陽將紫砂壺放在了桌面上,“像不像一隻青銅虎。”

 “哥,青銅虎啥樣?”秦浩峰看著眼前的紫砂壺,向陳陽問道。

 “這......”陳陽眨巴了幾下眼睛,咂巴了一下嘴,對呀,這幫傢伙上哪看青銅虎去!

 “那個你們先不用管,你們記住嘍,這隻壺是梨皮仿古虎金亨紫砂壺!”

 “後面要是有機會,我帶你們去博物館看青銅虎,你們先看這壺!”說完之後,陳陽又在旁邊繼續補充說道,“根據《陽羨茗壺賦》記載,徐友泉與吳梅鼎的父親交好,更是聘其於家中制壺。”

 “因此吳梅鼎在耳濡目染之下,還專門寫了這篇文章來稱讚紫砂壺,這便是傳之後世的《陽羨茗壺賦》。吳梅鼎也非常推崇徐友泉,稱‘若夫綜古今而合度,極變化以從心,技而近乎道者,其友泉徐子乎。’也是在吳梅鼎家那個時候,徐友泉首創了西施壺、美人肩等一大批經典作品,在紫砂壺的造型藝術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