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垂柳 作品

第1140章 陝虢觀守衛戰(中)

 對方的火器準頭為何如此之好?

 看著周遭,那一個個剛探出腦袋,就被城下敵軍爆頭的士卒屍體,秦瓊腦海中閃過這麼一個念頭。

 要知道,先前他在長安大營當中接收的那批火器,雖然威力強勁,但準頭卻是差了許多。

 但看現在的情形,對方手上的火銃,卻是比自己手上要厲害的多啊。

 其實秦瓊不知道的是,大唐火器發展的時間才不過區區幾年。

 且其中絕大部分工藝,都是暗中抄襲嶺南和大周的,根本沒有形成相應的製造鏈。

 大唐的火器,在三家勢力當中,可謂是最薄弱的。

 嶺南有自己的研發團隊,以及楚默帶來的各種資料和文獻以供研究、鑽研。

 而大周,更是有楚馨這個開掛般的存在。

 在火器研發製造一途,更是將大唐遠遠的甩在身後。

 大唐之所以還能與之抗衡,除了楚馨忌憚楊紅玉,根本就沒有將全部的精力放在李世民身上之外,絕大部分原因,那也是因為李世民深知火器的重要性。

 所以在最初的洛陽之戰結束之後,便舉全國之力,開始製造和生產火器。

 也正是因為李世民將所有生產出來的火器,第一時間供給給前線部隊,這才使得他扛住了楚湘的進攻。

 但也正是因為這點,大唐後方的絕大部分將領和士卒對火器的瞭解不足。

 只還停留在火器威力巨大,但卻有各種弊端,想要全軍推廣,更是千難萬難。

 在他們的認知中,大唐乃是天朝上國,他們都無法全軍裝配火器,那北方的大周,南方的嶺南,就更不可能全員配備了。

 所以,當秦瓊見到活死人軍團人手一把火銃,且精準度極佳的時候,心中的駭然之色足以見得。

 看著身旁不斷有士卒被人爆頭,倒地身亡,身為主帥的他,一時間竟然沒有任何應對之法。

 剛剛趕來的李積,看著秦瓊帶來的士卒,沒有半點戰場經驗,不斷的冒頭,成為別人的活靶子,心裡沒氣那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