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橋下的星 作品

第60章 二把刀翻譯

 看到毛熊的專家和張洪下了車。

 李穆給婁半城也介紹了一下。

 “婁董,這是從老大哥那過來的專家,伊戈爾。後面這位是106廠的工程師,張洪。”

 “失敬失敬!”

 婁半城熱情的上去握手。

 張洪給伊戈爾翻譯了一下。

 但由於張洪的俄語也是個半吊子,給婁半城剛剛說的話翻譯成了,沒有敬意,沒有敬意。

 看著婁半城熱情的跟自己握手,以及張洪的翻譯的沒有敬意。

 伊戈爾不禁搖了搖頭,好傢伙,今天又遇到個二把刀翻譯。

 此時的種花家,俄語翻譯是很少的。

 因為之前跟毛熊的交流比較少,反而是跟白頭鷹那邊交流的多。

 以兩彈一星元勳為例,有英美留學經驗的科學家有:姚桐斌、鄧稼先、彭武、程開甲、黃緯祿、屠守鍔、錢學森、陳能寬、陳芳允、吳自良、任新民、朱光亞、王希季、王大珩、郭永懷等十餘人。

 而有毛熊留學經驗的科學家則僅有王淦昌、周光召、孫家棟三人。

 1949至1955年間,歸國科技人才達1500餘人,其中1000人以上是從白頭鷹回來的。

 所以這時期,種花家的俄語人才極其缺乏,恨不得會兩句俄語就完全可以叫翻譯。

 但隨著交流的增多,確實是有越來越多的毛熊專家從北方來到了種花家。

 由此就形成了矛盾。

 張洪這種完全在工作中,為了看懂機器上的俄文,所以才自己學了學,算是紙面上會俄語。也直接被拉了壯丁。

 但真到了翻譯的時候,就會鬧烏龍了。

 但這時候,也沒辦法,只能先湊合著用。

 得等到56年培養大批俄語人才的時候才能稍稍緩解一下壓力。

 一陣寒暄過後,婁半城帶著眾人按參觀路線向工廠內部走去。

 李拙文他們亦步亦趨的跟著李穆一行人。

 為了保密,他們的行程只有少數人知道。

 所以工廠裡的工人根本不清楚他們的具體身份。

 此時在路邊的許大茂看到了隊伍裡的譚曉曉的大長腿,不禁長大了嘴巴。

 “好漂亮!”

 許大茂眼睛都要拴在譚曉曉的腿上了,口水都要流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