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嶽 作品

第167章 吳加亮移民遷界,宋公明兵圍梁山

 許貫忠和狄泉的想法一樣,對於梁山的水軍都是極其重視的,梁山的水系不小,方圓八百里的水泊那是梁山禦敵的第一天然屏障。

 如果能夠守衛得好,敵人甚至無法進入梁山腹地。

 “我心中之想法,是我梁山水軍,必要能做到攻守兼備這四個字,雖然眼下水軍只能夠做守山只用,可他日你我兄弟真的起事,用得著水軍的地方還比比皆是啊!”

 狄泉的想法,許貫忠表示贊同,但他說梁山水域雖然不小,但是隻能練習防禦戰,卻比較難以練習攻擊。

 畢竟,梁山的水軍如果不來敵人攻打,平時裡是沒有目標的。

 而就算是來了敵人,也是基本打被動防禦戰。

 “那我等也不能叫水軍主動權攻擊誰吧?”

 狄泉心說,一來,水軍應該沒有在附近的水域有什麼打擊目標,二來則是這水軍也不能上岸,就算是要去進攻,人家也可以跑。

 “寨主,這正是要與你稟報的事情,日前得報,這濟州太守宋江已經整頓了兵馬,徵調船隻,有大動作。”

 許貫忠說罷,狄泉心中思量,難不成,這宋江又不死心,想來攻打梁山了?

 宋江和狄泉,那已經算是“老相識”了,從梁山初建到現在,宋江在狄泉手裡失敗了好幾次了,哪怕是有“霹靂火”秦明和“小李廣”花榮這樣的高手加盟,也沒有用,該輸還是輸啊。

 “難不成,那宋江又想來征剿我們?真是'賊心不死!”

 狄泉說道。

 “非也,非也,我叫‘白日鼠’白勝兄弟率人去了那濟州府城中打探,此次宋江並非是要攻打,而是要圍困。”

 “圍困?!”

 狄泉聽到這兩個字很是吃驚!

 因為這一招厲害,算是打在了梁山的要害上面。

 宋江的想法大概是圍住水泊梁山,讓狄泉他們出不去,這樣,出不去買糧食,就只能坐吃山空,而他消耗掉梁山的糧食儲備之後,就可以看情況選擇是戰是圍了,到時候,梁山就是不攻自破了!

 這一招,就和清朝曾國藩的湘軍在對付太平天國時用的那種圍城戰術差不多。

 而實際上,宋江的“好秘書”,那個陰險毒辣的“智多星”吳用想的辦法更絕,在歷史上,要說拿一條策略與其比較相似,那就要屬康熙年間為了收復臺灣,對於清朝東南沿海地區所制定的“遷界禁海”政策有所相似。

 對於沿海遷界,現今很多歷史書是不談的,即便談到也多是輕描淡寫的一筆帶過。

 然而,遷界禁海的重大性是被嚴重低估的了,其殘暴程度駭人聽聞。

 其目的,大概是因康熙皇帝為了避免佔據臺灣的鄭氏海軍通過襲擾沿海來攫取給養的措施。

 當時的清朝水戰乏力,而明鄭水師非常厲害,清朝只能採取遷界禁海的方式,長痛不如短痛。

 大陸痛則痛一隅,臺灣痛則痛全身,為求以東南沿海遷界禁海的這種最小代價來削弱鄭氏海軍從而達到收復臺灣。

 其具體,也就是滿清政府劃定一個瀕海範圍,大概是從瀕海三十里左右開始計算範圍,到瀕海四十里、五十里、乃至到二三百里不等。

 在這些地方設立界碑,乃至修建界牆,強制處在這個範圍內的沿海居民遷移,這些地方只駐紮兵營而不駐紮百姓,百姓有敢不遷移和越界的,殺無赦。

 正因如此,清初幾十年中,東南沿海不斷有華人結夥私造海船逃亡,流入越南、新加坡、雅加達、緬甸和菲律賓等地。

 而對於臺灣,無法從大陸獲得兵員和給養之後,其實力也是有些不行了,最終對於攻克臺灣,遷界禁海也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的。

 而吳用的目的也很明確,他要修築兵營包圍梁山泊,使其困在水泊裡面,然後強行牽走水泊梁山輻射範圍之內的全部民眾村落,使其無法資敵,更讓梁山沒有給養來源,慢慢的也就能夠耗死梁山好漢了!

 這一招不可謂不狠毒,也不可謂不漂亮,所謂“功高莫過於舊主,計毒莫過於絕糧”,對於梁山泊這個不產糧食的地方,吳用一定認為他的所作所為是上佳妙計。